博山縣誌是清乾隆18年[1753],作者是富申,版本為刻本。
博山縣誌是清乾隆18年[1753],作者是富申,版本為刻本。
博山縣誌是清乾隆18年[1753],作者是富申,版本為刻本。...... 博山縣誌是清乾隆18年[1753],作者是富申,版本為刻本。責任者富申出版者出版時間清乾隆18年[1753]...
續修博山縣誌,於民國26年[1937]博山三元堂書店出版,總冊數為8冊。...... 續修博山縣誌,於民國26年[1937]博山三元堂書店出版,總冊數為8冊。中文名 續修博山...
博山歷史上共修過6部志書:清康熙三年(1664) 《顏山雜記》,孫廷銓著;康熙九年(1670)《顏神鎮志》,葉先登主持編修;乾隆十八年(1753)《博山縣誌》,富申主持纂修...
博山區,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位於山東省中部,魯中山區北部,淄博市南部,南與沂源縣接壤,西南接萊蕪市,西北與章丘市交界,東部和北部與淄川區毗鄰,介於東經117°43′...
北博山 位於博山區的東南部,距博山城22.5公里。地處博山之陰。設一村民委員會。共有761戶, 2,873人。...
山頭鎮位於博山區城郊。1995年11月山頭鎮與樂瞳鎮合併為山頭鎮。1997年,轄21個行政村,19個居委會,16616戶,5202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686人。總面積53.74平方...
博山站座落於博山城以北一公里 ,占地面積124,250平方米 ,職工280人。......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載:“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八月德人興...
北博山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博山區的東南部,距博山城22.5公里。地處博山之陰。設一村民委員會。共有761戶, 2,873人。...
北博山鎮地處博山區南部山區,總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2.8萬人,轄16個行政村,耕地面積2.04萬畝。鎮內公路交通、郵電、工商、稅務、醫院、銀行、供銷、供電等職能...
博山區人民政府 博山區政府位於博山城中心縣前街。 占地面積13,2O0平方米。工作人員500餘人。...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有“張家莊”的村名記載。據傳,張姓在此定居較早,又因村南有一泉眼,長流不斷,...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高莊”。據此,宋代即已建村。據傳,該莊高姓來此定居最早,故名高家莊...
石臼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李家鄉政府駐地李家西北3公里。地處雁門寨酉麓,地勢東高西低。設一村民委員會。共46戶,201人,耕地235畝。主產小麥、玉米。經濟...
源泉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距城25公里。設三個村民委員會。共1320戶,4817人。耕地面積7152畝。 地處淄河西岸,坐落在二郎山腳下,以農為主。主產小麥...
大約從元末明初起琉璃業開始興起。明。嘉慶《青州府志》記載琉璃器出顏神鎮 康熙初年《顏神鎮志》和乾隆年間。《博山縣誌》多處記載了博山琉璃產品!...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已有“楊家”村名的記載。該莊楊姓遷來定居最早,建有一樓二廳四廂房。現遺蹟尚存。故以楊姓命村名為“楊家”。福山廟系鹹豐...
泉河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鎮政府駐地源泉以南1.5公里。設一村民委員會。共388戶,1490人。...
岱莊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岳莊鄉鄉政府駐地岳莊以東2.5公里。地處岳陽山腳下,地勢北高南低。岱莊村設四個村民委員會,共1,864戶。...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石匣”。據該村82歲老人魏學文講:村中有石灣象匣子,故命村名為“...
下莊村位於博山區的東南部,距博山城29公里。是淄博通往臨沂地區的必經之途。地處玉皇山下。建國前,絕大部分民房均破陋,現村民已大部建了新房。現為下莊鄉政府...
井峪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博山鎮政府駐地東南1.5公里。地處崇山峻岭之間,村前是山東聖世達有限公司(原五二五廠)。設一村民委員會。當年共121戶,479人,現...
村名。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山頭鎮。...... 清乾隆十八年 (1753年)《博山縣誌》載村名為“山頭”。據傳,因始建村時位處萬松山下的土山頭上,故名“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