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琴社

南風琴社

南風琴社成立於2008年12月6日,是經揚州市民政局批准的以廣陵琴派為宗的古琴社團,隸屬於揚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旗下的揚州市音樂家協會,同時也是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唯一在北京以外設立的分支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風琴社
  • 外文名:nanfeng qinshe
  • 國家:中國
  • 城市:揚州
  • 成立時間:2008年12月6日
琴社規模,社長介紹,主要建築,主要刊物,

琴社規模

南風琴社成立於2008年12月6日,是經揚州市民政局批准的以廣陵琴派為宗的古琴社團,隸屬於揚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旗下的揚州市音樂家協會,同時也是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唯一在北京以外設立的分支機構。
琴社由在古琴彈奏和斫制、古琴文化理論研究、文藝文學創作、教學等方面取得成就以及愛好、支持古琴事業的個人或集體組成,除揚州本地以外,目前已吸收來自波蘭、澳大利亞、新加坡、台灣、廣東、安徽等地的50多名古琴愛好者。社長馬維衡為著名斫琴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陵琴派代表性傳承人。聘請揚州市文聯原主席丁家桐、揚州市音樂協會名譽主席戈弘、揚州市資深文史家許少飛、晏炳森為南風琴社顧問。
南風琴社以宣傳、弘揚和發展廣陵琴派藝術為己任,致力於古琴教學、交流、研討、創作和集著,並努力為古琴愛好者提供一個怡情、修身的自由天地和精神家園。《禮記·樂記》記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當年舜帝南遊之時,扶五弦之琴,吟“南風”之歌,抒治國安邦之志:“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琴社定名為“南風”,便是對舜帝及古琴源頭的崇敬,是對“南風和暢、琴韻不斷”的美好祈願。
南風琴社目前擁有南風古琴藝術館(位於揚州市淮左郡莊園11幢111號)、桐林堂教學點(位於揚州市老城區螺絲結頂巷37-1)和《南風琴刊》等三個展示、教學、交流古琴藝術的陣地。

社長介紹

南風琴社
馬維衡,1964年出生,揚州人。早年隨蘇州崑曲名家貝煥智、揚州曲家邰锺衡、謝真茀學習崑曲,後又向北方崑曲劇院洪雪飛、馬玉森學習崑曲。1986年起先後師從廣陵派琴家胡蘭、胡蔭乾、林友仁先生學習古琴,深得廣陵琴派真傳,並逐步形成厚重沉穩、氣韻飽滿的個人演奏風格。1990年起從事老琴修復工作並鑽研斫琴,1994年成功研製了仿古斷紋琴,斫琴技藝日漸成熟,以古樸端莊的造型、松透圓潤的音色、清晰可辨的斷紋,得到國內外琴家及王世襄先生的高度評價,被譽為“馬琴”。
1998年其業績被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編入《中華人物辭海》(當代文化卷);2002年被中國樂器協會授予中國斫琴名師的榮譽稱號;2008年11月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廣陵琴派代表性傳承人。現為中國崑曲研究會會員,中國琴會常務理事兼古琴製作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理事,揚州市音樂家協會理事,揚州市文聯委員,南風琴社社長,浙江大學古琴研究會顧問,揚州大學藝術學院民族民間音樂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十年來,馬維衡先後應邀赴新加坡、鄭州、上海、揚州等地多次舉辦琴展、演奏會和講座,曾接受紐約時報、商報、香港文匯報、新加坡聯合早報、新加坡電視台、江蘇電視台、安徽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專訪,其在古琴斫制、演奏、教學上的業績愈發突出,影響日漸深遠。

主要建築

南風古琴藝術館成立於2009年5月10日,是國內第一家以古琴為主題的私人展館。館長馬維衡,傾心傾力打造該館,目的是為世人提供一個了解古琴的視窗,同時也對散失於民間的古琴文物進行搶救性保護。
南風琴社
南風古琴藝術館座落於青磚黛瓦、樹木蔥鬱、環境清幽的揚州市淮左郡莊園內,藝術館分為前言部分、斫琴藝術部分、明前古譜部分、琴派介紹部分、古琴賞析部分、藝術品及其它部分、音像資料部分等幾個部分,以圖片、文字說明和實物的形式,全面介紹和展示古琴的歷史文化和藝術。藝術館藏有南宋、明、清時期的老琴、琴譜以及與古琴有關的書畫、瓷器等數十件珍貴文物。藝術館還設立了古琴演奏廳、會客廳、休息室、閱覽室,為參觀者觀賞、雅集提供了良好條件。

主要刊物

南風琴社
《南風琴刊》創刊於2009年4月,是以弘揚和交流古琴文化、傳承和發展古琴藝術為目的的專業性琴學刊物。主管單位為揚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單位為揚州市音樂家協會南風琴社工作委員會。主編:揚小揚;執行主編:朱紅梅。
《南風琴刊》原則上為半年期刊,琴刊設有廣陵琴音、琴海拾珍、琴史鉤沉、名家風韻、斫琴漫話、琴論爭鳴、琴曲賞析、八面來風、琴苑清芬等欄目,在重點反映揚州古琴藝術歷史與現狀的同時,面向全國古琴界進行琴事、琴學的宣傳與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