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隴村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地都鎮中心東面,坐落於粵東著名山脈桑浦山中心處。該村面積約11.5平方公里,人口約6400人,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氣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隴村
- 外文名稱:Nanlong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廣東省揭陽市空港經濟區地都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
- 下轄地區:南隴、新鄉、後田、
- 政府駐地:南隴圍內
- 電話區號:0663
- 郵政區碼:515561
- 地理位置:揭陽市地都鎮中部
- 面積:約11.5平方公里
- 人口:6400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海洋氣候
- 著名景點:南隴水庫
- 機場:揭陽潮汕國際機場
- 火車站:揭陽潮汕機場站、揭陽站
- 車牌代碼:粵V
- 市場:金都綜合市場
- 學校:南隴中心國小/幼稚園、地都中學
- 醫院:地都醫院、西坑醫院
基本概況
經濟收入
發展狀況
文化
在潮汕,鄉村志的撰寫,早在明代中期就已經出現。現在還存世的,有《東里志》和《神山集》。這兩本志書,在清代以後的流傳過程,歷經補訂,成為此時了解那個時代歷史的珍貴資料。
上世紀八十年代,配合各個縣市志的編寫工作,本地很多鄉鎮都先期編撰了志書。眾多鄉鎮志書的印行,成為進行潮汕區域史研究最好的指南。最早出現的一部鄉鎮志是《地都鎮志》。鎮志編撰者之一、文化站站長蔡漢銘老師是《地都鎮志》的作者。蔡老師是中國俗文學學會、廣東地方志學會、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是一個桑浦山通,寫過好幾種關於桑浦山的書,編過一套《桑浦山文化叢書》。
《南隴鄉志》的問世,有賴於鄉政領導和主編的認真操持。首先歸功於鄉政幹部思想開拓、明智,深知編修地方志的積極意義。盛世修志,機會難逢,一經發現人才,立即組織編纂機構,委派得力支委加強編寫組領導,積極配合徵集資料,同時積極募集資金,全力支持編寫工作。蔡漢銘老師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參與編修《地都區志》,上世紀九十年代主編《地都水利志》、《地都志》(未刊印),擔當《南隴鄉志》主編可謂老馬識途。
開始讀,看得出《南隴鄉志》的編撰,體例是受了近20年新地方志撰寫規範的影響,從概說、大事記開始,下分若干章節,分述本地的環境、建置、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歷史和現狀,中規中矩,可以資治、教化、存史 .再細讀下去,就慢慢發現《南隴鄉志》有自己的特色。《南隴鄉志》的特色,並不表現在它的體例完整、詳古略今這一類新編方誌的共性上,也不只因為它記述了這個鄉村特定的自然地理空間和生態環境。
《南隴鄉志》最具創新特色之處,在於它在內容處理上,突出了南隴鄉的文化,重筆描繪出南隴文化異於其它鄉村的面貌。南隴自古以來一直是地都的經濟文化中心。《南隴鄉志》在10卷專志中,用了6卷的篇幅,記載本鄉的教育衛生體育、梓里文化(記述本鄉各種文化活動)、歷史文物、民間傳承文化(記錄本鄉世代相承的口述文化)、社會風俗、鄉邦人物,字數超過全書的一半。這樣的內容處理,正好告訴讀者,深厚的歷史積累,如何鍛鑄成南隴鄉的人文底蘊。
在體例上,《南隴鄉志》也不乏創新的地方。比如,志書中梓里文化和民間傳承文化各分一卷,前者除了記述本鄉各種文化活動,還別出心裁記述出民國時期至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本鄉特有民間雜耍、棋類活動,讓讀者回味無窮。後者則記錄本鄉世代相承的口述文化,讓讀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南隴的文化生態和情狀。又比如,鄉志用民生百業捲來代替地方志書通常作為重點來記述的經濟篇,描述南隴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活動及其變化,突出了鄉村經濟與百姓生計之間的關係,讓鄉村經濟的記述生活化,不像多數志書那樣只記下些毫無生氣的圖表和數字。
地都鎮地處揭陽、汕頭、潮州三市交接處,是揭陽空港經濟區系連汕、潮的通道。南隴鄉是地都鎮的所在地,正面臨著現代化、都市化的大變局,鄉村文化傳統難免受到衝擊,走向衰微。有鑒於此,《南隴鄉志》在《社會風俗》卷中大膽加進千百年來流傳於鄉民中的風俗信仰,如:風俗節日由來,民間風俗活動,神袛信仰,巫儺文化,生活避忌等等。這也是主編的大膽創新。
具有創新性的特色,增加了《南隴鄉志》的趣味性和可讀性,使它更能夠惹動讀者的閱讀興趣。而《南隴鄉志》對鄉村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態的細緻又翔實的記述,也必定會引起研究者的重視,成為潮汕地域歷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