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原為肥鄉縣地,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8月,劃歸廣平縣,屬新華營區。
1950年6月,西部7村劃歸城關區,東部改屬平固店區。
1953年,今境建張莊、劉莊、高莊、南陽堡4個鄉。
1958年2月,4鄉合併為南陽堡鄉。
1958年7月28日,廣平縣併入肥鄉縣;同年10月,隨肥鄉縣併入曲周縣;同年11月,屬曲周縣南陽堡工委南劉村管理區、大寨管理區。
1961年5月,肥鄉縣恢復原建制,為肥鄉縣南陽堡公社。
1984年,改設南陽堡鄉。
2014年,撤鄉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南陽堡鎮轄後南陽堡、前南陽堡、北劉莊、高莊、店西、店中、店東、張橋、北劉、南劉、前大寨、後大寨、東胡堡、西胡堡、張莊、王家莊、韓旺、李白莊18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南陽堡鎮轄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後南陽堡村東。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人口
2011年末,南陽堡鎮轄區總人口2947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800人,城鎮化率23.07%。另有流動人口900人。總人口中,男性14887人,占49.6%;女性14853人,占50.4%。總人口均為漢族。人口出生率13.34‰,人口死亡率6.44‰,人口自然增長率6.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45人。
2017年末,南陽堡鎮常住人口27088人。
截至2018年末,南陽堡鎮戶籍人口為33367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南陽堡鎮有工業企業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1個。
農業
2011年,南陽堡鎮耕地面積3.25萬畝,人均1.1畝。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為主。
2011年,南陽堡鎮農業總產值1.1億元,農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1.2%。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2.16萬噸,其中小麥1萬噸,玉米1.16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棉花。棉花種植面積0.86萬畝,產量0.07萬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37萬頭,年末存欄0.77萬頭;羊飼養量0.59萬隻,年末存欄0.5萬隻;家禽飼養量19萬羽。
工業
2011年,南陽堡鎮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工業總產值2.3億元,工業企業20餘家,職工860人。
商業
2011年末,南陽堡鎮有商業網點542個,職工3165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3億元,比上年增長15%;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0.5億元,出口總額120萬美元,主要產品有假髮、服裝等。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南陽堡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個,各類圖書室(農家書屋)18個,藏書0.7萬冊。美術、書法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68人。水墨布畫《三國人物》在上海城隍廟民俗繪畫展上獲一等獎;葫蘆烙畫工藝品在中國民間絕技絕活大賽組中獲金獎。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南陽堡鎮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380人,專任教師2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370人,專任教師76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南陽堡鎮教育經費達0.18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達0.9億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南陽堡鎮有醫療衛生機構49家,病床8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8張;固定資產總值12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8名,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16人,註冊護士6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8萬人次。18個村村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3%。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8/10萬人次,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8%。
社會保障
2011年,南陽堡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10戶,人數960人。民政部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4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168人。敬老院1所,床位3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3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3萬人,參保率9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南陽堡鎮有村村設有投遞點,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256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85%,行動電話用戶2.2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78%。
交通運輸
南陽堡鎮轄區內有邯濟鐵路、市道大牙線,開通了縣城公交線路。
歷史文化
因鎮政府駐南陽堡村而得名南陽堡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