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陵道中⑴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迥處⑵,誰家紅袖憑江樓?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南陵:唐縣名,在今安徽省繁昌縣西。
⑵客:作者自指。孤迥:指孤單。
白話譯文
南陵的江水,滿滿地、慢悠悠地流蕩,西風緊吹,輕雲掠過,秋天即將來到身旁。正當客居他鄉,心情孤寂淒清的時候,忽見哪家的女子獨倚在臨江的樓窗?
創作背景
這首詩收入《樊川外集》,題一作“寄遠”。杜牧在文宗開成(835—840)年間曾任宣州團練判官,南陵是宣州屬縣,詩大約就寫於任職宣州期間。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題稱“南陵道中”,沒有點明是陸路還是水程。從詩中描寫看,理解為水程似乎切當一些。
前兩句分寫舟行所見水容天色。“漫悠悠”,見水面的平緩、水流的悠長,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這景象既顯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較平靜容與,也暗透出他一絲羈旅的孤寂。一、二兩句之間,似有一個時間過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時的景象。過了一會,風變緊了,雲彩因為風的吹送變得稀薄而輕盈,天空顯得高遠,空氣中也散發著秋天的涼意。“欲變秋”的“欲”字,正表現出天氣變化的動態。從景物描寫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來的相對平靜變得有些騷屑不寧,由原來的一絲淡淡的孤寂進而感到有些清冷了。這些描寫,都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準備。
正當旅人觸物興感、心境孤迥的時候,忽見岸邊的江樓上有紅袖女子正在憑欄遙望。三、四兩句所描繪的這幅圖景,色彩鮮明,饒有畫意,不妨當作江南水鄉風情畫來欣賞。在客心孤迥之時,意緒本來有些索寞無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見這樣一幅美麗的圖景,精神為之一爽,羈旅的孤寂在一時間似乎沖淡了不少。這是從“正是”、“誰家”這樣開合相應、搖曳生姿的語調中可以感覺出來的。至於這幅圖景中的憑樓而望的紅袖女子,究竟是懷著閒適的心情覽眺江上景色,還是像溫庭筠詞中所寫的那位等待丈夫歸來的女子那樣,“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在望穿秋水地歷數江上歸舟呢,江上舟行的旅人並不清楚,自然也無法向讀者交待,只能渾涵地書其即目所見。但無論是閒眺還是望歸,對旅人都會有所觸動而引起各種不同的聯想。在這裡,“紅袖憑江樓”的形象內涵的不確定,恰恰為聯想的豐富、詩味的雋永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似乎告訴讀者,在一定條件下,藝術形象或圖景內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點,相反地還是一種優點,因為它使詩的意境變得更富含蘊、更為渾融而耐人尋味,讀者也從這種多方面的尋味聯想中得到藝術欣賞上的滿足。當然,這種不確定仍然離不開“客心孤迥”這樣一個特定的情景,因此儘管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聯想體味,但總的方向是大體相近的。這正是藝術的豐富與雜亂、含蓄與晦澀的一個重要區別。
名家點評
《畫禪室隨筆》:杜樊川詩,時堪入畫。“南陵水面漫悠悠……”陸瑾、趙千里皆圖之。余家有吳興小冊,故臨於此。江南顧大中,嘗於南陵畫杜樊川詩意。予曾見文征仲畫此詩意。
《載酒園詩話又編》:杜紫微“南陵水面漫悠悠……”羅鄴曰:“別離不獨恨蹄輪……”每讀此二詩,忽忽如行江上。
《唐賢小三昧集續集》:近人有以詩意入畫者,恐未能盡其風景之妙。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惱人客思,每每有此,妙能寫出。
《唐絕詩鈔注略》:《寄遠》第三首云:“隻影隨驚雁,單棲鎖畫籠。向春羅袖薄,誰念舞颱風?”按此與前詩(即本詩)同意。
《詩境淺說續編》:此詩純以輕秀之筆,達宛轉之思。首句詠南陵,已有慢櫓開波之致。次句詠江上早秋,描寫入妙。後二句尤神韻悠然。(意謂客懷孤寂之時,彼美誰家,紅樓獨倚,因紅袖之尚前,憶綠窗之人遠,遂引起鄉愁。雲餐玉臂,遙念伊人,客心更無以自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