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港(杭州灣水系河道(上海奉賢))

南門港(杭州灣水系河道(上海奉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門港,杭州灣水系河道,位置上海市奉賢區東部,原河口位於奉城城區南門,故名。其流程是北起奉城東街浦南運河,南入杭州灣,全長8152米。與浦南運河、人民塘隨塘河團結塘隨塘河等東西向河道相交。河底高程-0.50米,底寬10米,邊坡1:2.5。

南口段團結塘上建有節制閘,是奉賢區東部地區排澇入海兩大口門之一。南門港,前身為奉城裡護塘外的歷史小河道新排路港(也有寫作新白路港)。建國後,於1954年、1977年、1984年冬拓浚整治,在全縣第二次水資源普查中,將奉城南門港與燎原農場南門港統一稱為南門港,一併列入縣級河道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門港
  • 別名:新排路港、新白路港
  • 所屬水系:杭州灣水系
  • 地理位置:上海市奉賢區東部
  • 流經地區: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鎮燎原農場
  • 發源地: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鎮鎮區東街中心公園
  • 主要支流:浦南運河、人民塘隨塘河、團結塘隨塘河
  • 河長:8152 m
  • 河口位置:上海市奉賢區燎原農場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河道治理,河道建築,

幹流概況

南門港
南門港的位置及水系分布
南門港,其流程是北起奉城鎮東接浦南運河,南入杭州灣,全長8152米。南口段團結塘上建有節制閘,是奉賢縣東部地區排澇入海兩大口門之一。河底高程0米,河底寬10米,邊坡比1:2.5。其中,北段奉賢境內奉城南門至人民塘隨塘河長5.20公里,開挖於1954年1月。南段燎原南門港,北起於人民塘,南至團結塘,長1.95公里,開挖於1974年。
南門港
南門港北端在奉城鎮中心公園交浦南運河
南門港
南門港奉城鎮城東段
南門港
南門港聯民村段
南門港
南門港永民村段
南門港
南門港聯民村段
南門港
南門港入海段

水文特徵

歷史上由於古海塘以略呈東北西南走向,橫亘奉賢全境,而將全區河網分劃成為“塘內”(即全區3個地形區中的“塘內地區”、“西部低洼區”)、“塘外”(即3個地形區中的“夾塘地區”)二級水系,水文特徵不盡相同。
塘內地區在並港建閘大包圍控制格局形成之前,縣內通黃浦江河道口門敞開,內河常水位年平均一般為2.10~2.20米,內河水位升、降變化,系由天氣(降水或乾旱)、黃浦江潮汐活動、上游洪水下泄等自然因素的單獨作用或共同作用所致,無法進行人為調控。靠近黃浦江的河道,其水位變化以受上游洪水下泄和黃浦江潮汐活動的影響較為明顯,距黃浦江較偏遠的河道,其水位變化以受乾旱或強降水等天氣因素影響較明顯。
1979年,奉賢縣按上海市浦東片水利綜合治理規劃,開始實施並港建閘大包圍控制工程。至1988年大包圍控制格局形成並漸臻完善。通過通浦與泄海河口水閘工程的引、排、擋、蓄運行,可以人為地調節塘內地區內河水位的升降變化(尤其是對黃浦江潮汐活動、上游洪水下泄的人為工程調控)。因此塘內地區內河水位升降變化,主要由晴熱乾旱或持續降水、強降水等天氣因素所致。但通過河口水閘的引、排、調蓄,最高水位或最低水位持續時間比大包圍控制格局形成前,明顯縮短。1989年後,塘內地區內河常水位控制為2.50~2.60米。
根據南橋水位站多年實測資料表明,自1980年以來,奉賢縣出現年降水量增大,暴雨、大暴雨頻次增多的趨勢。因此1989年大包圍控制格局形成後,內河最高水位值與1989年前沒有明顯變化,但最低水位值則從未低於2米高程,比1989年前穩定增高,這是河口閘群工程調節控制的結果。
塘外地區由於南、北皆有海塘阻隔,北無來水通道,南無排泄口門,歷史上是一個封閉式的獨立水系(通常稱為夾塘地區二級水系)。區內河道水位升降變化完全是降水或乾旱等天氣因素作用所致,無潮汐活動和外來水的因素影響。建國前,由於該區域河道淺小,常見暴雨時一片澤國,乾旱時河水枯竭的情景。建國後,幾經治理,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奉城東門港以西的塘外地區,已與塘內地區形成統一水系,其水文特徵與塘內地區基本相同。
據《奉賢縣誌》,南門港水位(以奉城水閘觀測資料為代表),最高水位4.2米,出現日期是1963年9月13日;最低水位1米,出現日期是1967年3月19日。入海口杭州灣潮水位(以鹽場南門水閘臨時高潮位觀測站資料為代表)最高水位5.95米,出現於1974年8月20日。

主要支流

南門港(杭州灣水系河道(上海奉賢))
東門港(左)交南門港(右)於奉城鎮城東
東門港,位於奉城鎮東,北南走向,北起東城河,南至人民隨塘河,河長5.0公里,建國後,1956年11月疏浚。
南門港(杭州灣水系河道(上海奉賢))
奉城城河(左河口)交南門港於奉城城東南
奉城城河,位於奉城鎮,環城,北起浦南運河,東至奉城鎮城東,河長2.50公里,建國後,於1957年12月疏浚,1998年1月再次疏浚。
南門港(杭州灣水系河道(上海奉賢))
浦南運河奉城鎮南門段
浦南運河(1994年前稱浦東運河),系建國後分多期(次)開挖合成的東西向骨幹河道。位於縣域南北境的中部,橫貫奉賢區東西向的全部。西起奉(賢)金(山)界河龍泉港,東至縣境東陲大泐港北口。流程歷莊行、南橋、江海、光明、青村、奉城、洪廟、四團、平安、邵廠9個建制鎮境域,連線莊行、縣城、青村、奉城、洪廟等主要城鎮,串匯全縣16條縱向市、縣級河道中的15條。全長40公里。從1958年首次開挖至1977年終全線貫通,前後經歷19年,開挖土方近900萬立方米。
南門港(杭州灣水系河道(上海奉賢))
隨塘河(橫)交南門港(縱)於燎原二村
人民塘隨塘河,東西向的縣級河道。系1955~1960年分段興築人民塘時,為供築塘取土而設計開挖,各段首尾相接通成一河。奉賢段河西口原來位於今柘林鎮夾路村東南的西灣路底。1960年冬人民塘隨塘河通河終成時,除有舊焦墩港、舊南門港匯入外,無其他河道交越或匯入。因西灣路底至金匯港的隨塘河段於20世紀90年代先後填平,故第二次全縣水資源普查時,定人民塘隨塘河為西口起金匯港東岸。東行,先後匯星火南北河、青年河、焦墩港、越南門港,匯東門港、洪廟港、三團港又東越中港,匯大泐港,終於奉南界。奉賢段長度為23565米。
南門港(杭州灣水系河道(上海奉賢))
團結塘隨塘河(左上-右下河道)交南門港(左下、右上)於河口段
團結塘隨塘河,西起西灣路底,東終浦東新區,全長24公里。系1973年工2月至次年3月築團結塘時取土而成,因中港出海河兩岸南北向撐塘隔阻,東西全線不相通。

治理開發

河道治理

南門港,前身為奉城裡護塘外的歷史小河道新排路港(也有寫作新白路港)。古道北口在奉城南門裡護塘腳下(有過塘涵管通於城濠),南終於“公司護塘”圩溝(今第三段人民塘隨塘河的前身)。建國後,於1954年10月全線疏浚,工程歷時一月,投用勞力3.54萬工日,挖土方13.21萬立方米。1972年冬再次全線疏浚,使河道達到河底高程0米,底寬3米,邊坡1:2的斷面,並正式更名為南門港。仍為鄉村河道。
1977年,市屬燎原農場在其境內開挖北起人民塘隨塘河,南至團結塘隨塘河的場內河道,也叫“南門港”。但是河與奉城南門港不在一條軸線上,其北口位於奉城南門港南口之東約60多米處。為防燎原農場南門港水(其含鹽量相對較高),在奉城南門港南口築一土壩,以阻鹼水進入。這樣,奉城南門港的貫通能力下降。
1984年冬,拓浚整治南門港,列為縣辦工程,由奉城鄉負責組織施工。將北口由原址東移100米許,打通里護塘,將河段北伸至奉城城河,匯浦南運河,南直入人民塘隨塘河,與燎原農場南門港北口相對,工程長度6200米。其時農村正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調用、組織勞動力上工較難。但奉城鄉黨委、政府深人動員、縝密籌劃、精心組織,確保河道施工投勞用工。終使工程按計畫於1985年1月竣工,完成設計土方58.34萬立方米。河底高程0米,底寬10米,邊坡1:2.5。在全縣第二次水資源普查中,將奉城南門港與燎原農場南門港統一稱為南門港,一併列入縣級河道序列。

河道建築

南門港(杭州灣水系河道(上海奉賢))
舊南門港水閘
南門港出海閘(南門港節制閘),曾稱燎原水閘,位於燎原農場境內南門港口團結塘上,原為燎原農場自用自管的場屬水閘,但自建成後,長期未正常使用,年久失修,破損嚴重。1991年,經市農業資金領導小組批准,列入奉賢縣東南片夾塘地區治理改造項目,由縣水利局負責組織修復。1991年12月10日開工,次年5月25日完成。計有:拆除原閘門,重新製作、安裝平面鋼閘門和檢修門;修建啟閉機房,檢查、修補主體結構;新建管理房、發電機房和水電安裝;新建管理區駁岸、圍牆、大門、道路及排水設施;內、外引河開挖並築引河塊石護坡等。工程總投資105萬元、1992年7月1通過驗收,納入縣管水閘。修建後的南門港出海閘仍為單孔,孔徑8米,閘首底板高程0米,牆頂高程:外河側7.41米、內河側5.50米,設計最大排水流量98立方米/秒。閘門為平面直升式鋼閘門,配用25噸繩鼓式啟閉機,啟閉動力16千瓦電動機1台。經市有關主管部門協調,南門港節制閘修復後,由燎原農場移交給奉賢縣水利局統一管理和運行調度,列為縣管水閘之一。
南門港(杭州灣水系河道(上海奉賢))
新南門港水閘
2020年3月奉賢南門港水閘改造工程啟動,2022年12月竣工。奉賢南門港水閘改造工程項目為水利類改建項目。項目總投資 12855.19 萬元,位於奉賢區海灣鎮團結塘河與南門港交界處南門港出海口,毗鄰上海海灣森林公園。主要工程內容包括拆除老水閘一座,改造為三孔 24m(6m+12m+6m)水閘,新建水閘管理房等。南門港水閘作為區域水資源調控和水安全保障的重要設施,對於提升奉賢區防洪排澇能力、改善水環境、促進水資源合理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