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清真寺

南門清真寺

大理南門清真寺是全國一百所清真古寺之一。杜文秀起義失敗以前,清真寺座落在蒼屏街,《徐霞客遊記》曾有記載。杜文秀起義失敗後,清真寺和寺田120畝被清朝官府的“善後委員會”作為“逆產”處理,清真寺被改為城隍廟,1944年又改為地方法院,終未回到回族人民手中。在改為地方法院時,工人們撤去神龕,挖出兩塊“聖旨碑”,法官和檢察官親口說是元朝時的碑,後來不知去向。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南門清真寺是元代就建造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門清真寺
  • 外文名稱:The South Gate of the mosque 
  • 地理位置大理白族自治州
  • 占地面積:120畝
歷史沿革,修繕重建,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大理是全國一百所清真古寺之一。杜文秀起義失敗以前,清真寺座落在蒼屏街,《徐霞客遊記》曾有記載。杜文秀起義失敗後,清真寺和寺田120畝被清朝官府的“善後委員會”作為“逆產”處理,清真寺被改為城隍廟,1944年又改為地方法院,終未回到回族人民手中。在改為地方法院時,工人們撤去神龕,挖出兩塊“聖旨碑”,法官和檢察官親口說是元朝時的碑,後來不知去向。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南門清真寺是元代就建造的。

修繕重建

說起南門清真寺及其寺田,還有這樣一個故事。當時大理南門有一個姓馬的回族人在四川當“軍門”(全省地方軍事首長),南門的人們都叫他馬大哥,是一個身強力壯頭腦簡單的人。他參加湘軍後,有一次,曾國藩被太平軍打敗難以逃脫,他背起曾就跑,終於逃出險境。曾國藩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把他從士兵一步步提拔到軍門。因為這層關係,南門清真寺和寺田一直沒有動。三年過去沒有訊息,善後委員會便派人到四川找到這位馬大人,說大理人民很想念他,希望他在辭官後回家鄉居住;又說南門清真寺和寺田仍保存完好,如果他同意就可以還給回族。不料,這位既無信仰又無鄉土觀念的馬大人說:“這些事我不管,你們怎么處理都行,將來我也不回去。”這兩個人回來匯報以後,“善後委員會”姓楊的委員長和副委員長塗吉林(貢爺)就把120畝寺田瓜分了,每人分了60畝,清真寺就被改成了城隍廟。當時,善後委員會還在南城門西側建了一個石亭,中間立了一塊石碑,上書“不準回逆進城”,回字左邊還加了一個“犭”旁。直到1916年,孫永安(昆明回族)任大理駐軍司令,這塊碑才被地方政府拆除,而石亭則是在後來張廷勛當縣長修大理正街時才被拆除的。
清光緒年間,倖存的回民陸續“歸籍”,人口漸漸增多,沒有禮拜的地方,便租了幾間民房暫用。租房總不是長事,大家便商量建蓋清真寺,但地點總不合適。民國初年的一天,西門的一家教親請客,南門的丁煜堂、沙義等十幾位管事一同前往。路過雷祖殿時,看見幾個人在量地,互相一問才知道那是馬王廟的空地,縣政府為修響戒局出告示賣地,先要400半開無人買,後來要200元也無人要,這一次已降到120元。他們在席間商量了一下,決定買下蓋清真寺。事不宜遲,他們約足了12家人,每家出半開10元,中午就到縣衙交錢辦了手續。城裡的幾個紳士聽說這事,認為這塊地前面正對著五華樓,龍首太高,怕將來回族“發”起來對他們不利,就聯合了從上關到下關的48個大紳,寫狀紙到縣衙,不準把地賣給回族。那時,紳權很重,地方官上任要先拜紳士,不然事情就不好辦。縣長只好答應約定時間到雷祖殿解決。那天來的大紳都是很有氣派的人,縣長坐著八人大轎來到,才坐下喝茶,就有一個姓楊的紳士要給回族的12個管事一個下馬威,他指著管事們大聲叫道:“你們這些回子偷買盜賣。”管事沙義接過他的話說:“你說非常好,‘偷買’我們認了,請問‘盜賣’是何人?”縣長聽了這兩句話很生氣,一拍桌子大喊“升轎”,就回縣衙去了。紳士首領楊靜安一嘴口水噴到說話人臉上,罵道:“正神還沒有開腔,你就吐屎,一盤事就壞在你一個人身上。”轉過身來問管事:“你們買這塊地要做什麼?”管事們說:“我們要辦學。”楊首領又說:“這塊地東至西很長,南至北寬度不夠,我們把南面這塊地成全給你們,加上一丈六,你們的地就夠了。”這下,危也解了,地也夠了,真主的恩典太大了,任何人都想不到會有這樣好的結果。
緊接著,大家便商議蓋清真寺的事。正巧,有戶人家要賣一園楸木,正好作為大料之用,就一齊買下了。其中有一棵樹長在兩家房屋的夾縫中,主人說,這棵樹送給清真寺了,但如果打著房子就要賠償。正當樹砍了一半時,忽然吹來一陣大風,把拉樹的繩子都扯斷了,眾人都嚇呆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又吹來一陣大風,把大樹不偏不倚地吹倒在空地上,眾人對真主的恩典感贊不已。清理木料時,不夠一棵中柱,又從東門高家選來一棵補足,大殿的木料全部都是楸木了。
建蓋清真寺時,管事們作了分工:丁煜堂總管負責並籌款,劉崇高、納忠祥、王和義、馬秀、王應山、馬明義等人都各有職責。這些為修建真主朝房而工作的人,緊記祖輩“牽牛進寺主大喜,帶草歸家禍根基”的教導,口渴了都不用木渣燒水喝,抽得出身回家喝開水,抽不出身就喝冷水。他們分工不分彼此,同心協力,爭著做事,從不互相扯皮、抱怨。
建設工程開始,請了當時一流的泥木工匠,如泥工是有名的楊富華師傅負責,木工亦是有名的張師傅負責,修建當中從未發生過事故,工程質量很好。“上樑”那天,孫永安司令官親自壓梁,全城紳老都來祝賀。
禮拜大殿建起後,考慮到沒有教學和教長居住的地方也不行,就接著籌備蓋中殿,當時正遇司令部拆除危房,就向他們要了一些合用的料子。過了幾年,把原來買的民房拆了,搬過來蓋南北耳房。回族民眾熱情很高,自覺參加搬運,又買了些新料,房子很快就蓋好了。這樣,就成了今天這樣一個完整的院落。
南門清真寺建成後,大理回族俱進會就在裡面辦公、開會,除了宗教事務外,回族民眾中發生的糾紛,如房產、錢財、婚姻,甚至互相吵鬧,都來請求解決,起到很大的作用。1939年,“回族俱進會”改為“回教救國協會”,雖然換了名稱,但宗旨、辦事還是和原來一樣。會長一般是3至5年一屆,1920年以前,趙漢清、趙輝山、楊雲廷、馬向龍等幾位先後任過會長;後來是丁煜堂、沙義、劉崇高、馬毓麟等幾位先後擔任會長。1938年由馬元、馬守先等人發起成立的“大理回族青年會”,也設在南門清真寺里。青年會的成員主要是當時大理四所中學(即大理省中、國立大理師範學校、大理省立女子中學、大理縣中)的學生,宗旨是學習伊斯蘭教義,聯絡感情,每學期集會三次,偰珍富師台、杜海山師台常來演講,還有留埃學生部部長沙儒臣等有名望的人也來演講過,一直活動到解放前夕。

地理位置

蒼屏街南門清真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