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席上勸李公擇酒

南鄉子·席上勸李公擇酒

《南鄉子·席上勸李公擇酒》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屬戲作,以“謝公台”起興;下片才進入正題,對景感時。兩片似乎脫節,實際上,兩片之間存在著有機的聯繫,全詞不但表達了對舊太守的懷念,而且稱讚了友人的才能。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鄉子·席上勸李公擇酒
  • 作者:蘇軾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鄉子·席上勸李公擇酒
不到謝公台。明月清風好在哉。舊日髯孫何處去,重來。短李風流更上才。
秋色漸摧頹。滿院黃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爭開。儘是劉郎去後栽。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好離鄉》、《蕉葉怨》。
⑵李公擇:即李常,字元中,今屬安徽省桐城市人。北宋元祐年間與李公麟、李公寅同時舉進士,時稱“龍眠三李”。
⑶謝公台:傅註:“謝公台在維揚。”維揚,即揚州。
⑷明月清風:李白《襄陽歌》:“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歐陽修《採桑子》十三首之十一:“明月清風,把酒何人憶謝公?”
⑸髯(rán)孫:本指孫權。見《三國志》卷四十七《吳主傳》注引《獻帝春秋》。這裡指孫覺。蘇軾在《欲往湖州,見孫莘老,別公輔、希元、彥遠、醇之、穆仲》詩中也稱孫覺(莘老)為“紫髯翁”。
⑹短李:本指中唐李紳。見《新唐書·李紳傳》、自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笑勸迂辛酒,閒吟短李詩”二句自注。這裡指李常。
⑺摧頹(tuí):衰敗。
⑻黃英:黃花。指菊花。
⑼“看取”三句: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入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劉郎,本是詩人劉禹錫自指。這裡借喻孫覺。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沒到過謝公台,那裡的明月清風是否健在?舊日的友人大鬍子孫覺去了哪裡?今日我又重來:你李矮子的風流已屬上等高才。
秋色漸漸凋萎在這一帶,滿地黃菊映亮了酒杯中的江海。等到明年二月仲春到此觀賞桃花,爭相盛開:都是“劉郎”我走後才種栽。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九月,當時李常任湖州知州,蘇軾在赴密州知州任途中經過湖州,於是偶獲機緣,參與了李常的洗兒宴,席上勸李常酒,作下此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發端以“謝公台”起興,意在寫出赴任途中來到友人李公擇湖州任所的一種快感。這裡的“謝公台”,應當是借喻友人任所。“明月清風”則是運用成語,藉以寫湖州的自然美,似乎也隱隱象徵著友人清高潔白的操守,而以感嘆出之,表達了詞人的讚賞之情。三、四句轉入對舊太守、友人孫覺的懷念:“舊日髯孫何處去,重來。”二句寫出了席間面對新守時對舊守的懷想。隨後又回到當前,讚頌新太守、東道主李常的才具:“短李風流更上才。”“短李”與“髯孫”都是用典,正好切合新、舊太守外形與姓氏的特點,前後相映成趣,顯得既典雅又詼諧。
過片兩句對景感時:“秋色漸摧頹,滿院黃英映酒杯。”詞人以“映酒杯”點明“席上”勸酒的題意,以“滿院黃英”寫出深秋時節的特徵,對“秋色漸摧頹”的概括性描述則寓含著時序遷移的感慨,與上片寫到的“舊日”、“重來”這種今昔之感是一脈相通的。最後三句是對明春桃花爭開的盛景的想像,詞人化用劉禹錫的詩意,變諷刺為讚頌,象徵性地讚美了舊太守的政績,並再度飽含深情地表達了對他的深切懷念。“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大概是事業發展乃至社會進步的一種普遍現象。
全詞,詞人表達了對舊太守的懷念,同時也是對新太守的激勵,因為未來提起的栽樹的“劉郎”,是現在的太守李常。作者題作“勸李公擇酒”,其深意或許就在於此。

名家點評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張志烈《蘇軾由杭赴密詞雜議》:在湖州李公擇席上所作《南鄉子》亦云:看取桃花春二月,爭開,儘是劉郎去後栽……對變法派容不得不同意見、排除異己的不滿還表現為對懷高才而遭棄置者的同情。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蘇軾自幼奮厲有天下志,入仕之後,主張改革弊政。因不贊成王安石的變法主張,先後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和湖州,後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舊黨執政,升任翰林學士、兼侍讀。因不同意完全廢除新法,與執政者發生分歧,自請出知杭州、潁州等地。新黨再度執政,被遠貶惠州、儋州。後遇赦北還,卒於常州,諡文忠。蘇軾一生,政治上極不得意,然而在文學藝術上,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全才作家”。在詩、詞和散文方面,都代表著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著作有詩、文、詞集與《仇池筆記》、《志林》等。
南鄉子·席上勸李公擇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