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南鄉子⑴
妙手寫徽真⑵,水剪雙眸點絳唇⑶。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只露牆頭一半身⑷。
往事已酸辛,誰記當年翠黛顰⑸?盡道有些堪恨處⑹,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為
詞牌名。《
金奩集》入“黃鐘宮”。原為單調,南唐
馮延巳始增為雙調。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韻。
⑵妙手:技藝高超者。寫;畫。徽真;唐代有倡女崔徽,與裴敬中善,嘗托入寫真以寄。真:指肖像。
⑶水剪雙眸:形容眼波美麗。點絳唇:在畫像上染出紅唇。
⑷“疑是”三句:用東鄰窺
宋玉的典故寫女子之美與多情。宋玉東鄰的少女常在牆頭偷看他。典出《
登徒子好色賦》。
⑸翠黛:畫眉所用螺黛,青黑色,以之代稱眉毛。顰(pín):蹙額皺眉。
⑹盡道:儘管說。堪恨:可恨。
⑺“任是”句:引用
羅隱《牡丹》詩:“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白話譯文
有人為崔徽畫了一幅肖像,畫上的兩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紅潤如用朱色點染。畫面是一幅半身像,猶如東鄰女偷看宋玉,牆頭半遮玉體一樣。
她曾有一段辛酸的往事,誰還記得當年皺眉的時候呢?都說如此高超的畫技,如此美艷的人,可是看過之後卻有些遺憾,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這樣美麗的女子,即使無情也是很動人的。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題畫詞,關於創作時間,一種說法是作於元豐元年(1078年)四月,秦觀到徐州拜謁蘇軾,題蘇軾所藏崔徽半身像。另一種說法是約在元祐五(1090年)至元祐八年(1093年)作者居京期間。
唐代詩人
元稹在《崔徽歌並序》里說,崔徽是河中府的歌妓,和一個臨時到蒲州(今山西永濟)辦公事的官員裴敬中相愛。兩人恩情悃款,相處了數月,裴敬中公事辦完返回,崔徽不能跟從他一起走,悒鬱成疾。有一個叫丘夏的人擅長畫像,崔徽就讓丘夏給自己畫了一幅肖像寄給裴敬中,說:“崔徽一旦沒有畫中人漂亮,就會為郎君而死。”不久之後就病重而死。這個故事很悲慘,很多文人都為之慨嘆,著名戲曲《
西廂記》其實就有這個故事的影子。秦觀對崔徽這個痴情的女子顯然也非常同情,除了這首詞之外,他的《
調笑令》十首里也有一首是詠崔徽的。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全詞以“妙手寫徽真”破題,以下都是從畫上真容著筆。為崔徽寫真的畫師丘夏的姓名賴元稹之歌而傳,畫像的概貌因秦觀此詞而見,可以收入畫史。
首句為“妙手寫徽真”,點出所題者即是高明肖像畫師手畫的崔徽像。蘇東坡寫過一首題為《
章質夫寄惠崔徽真》的詩,稱“卷贈老夫”,知道當時確有這幅畫像流傳,並輾轉歸於東坡。據元稹《崔徽歌》中云:“有客有客名丘夏,善寫儀容得恣把。”即詞首句“妙手寫徽真”所指。總提一筆,接下去描寫畫中人的儀容,同時也映帶出畫師的神技。
東坡詩中,寫畫中崔徽形象是“玉釵半脫雲(發)垂耳,亭亭莢蓉在秋水”,十四個字只作大略形容。少游用了七個字——“水剪雙眸點絳唇”,寫她的眼睛和嘴唇,給人的印象便自不同,如工筆畫之於剪影,精細得多了。並不是少游比東坡來得高明,這是詩、詞性質的不同。東坡寫的是七言古詩,宜用大筆勾勒,故粗;少游寫的是小詞,容許加意點染。故細。
李賀《
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
江淹《詠美人春遊》詩“昵珠點絳唇”,是其用語所本。眼睛和嘴唇是最能顯示美人神采和情韻的部位,況且又加上了水波之光,絳脂之艷,確能動人心目。
“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只露牆頭一半身”,繼續說這幅寫真的畫面,透露出所畫的是半身像,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的一段文字來增加情趣。賦中說,宋玉東鄰的女子私慕他,登牆偷望他有三年之久(古人以“三”表多,非必是實數)。這個情節自然與崔徽本事無關,不過是由於畫像是半身的而想到鄰女窺宋,牆頭半遮玉體的形象。這樣說,似乎是詞人在那裡耍筆頭,硬拉扯,游離於詞情之外,寫出敗筆來了。其實,“疑是”者,非是而似是也。《登徒子好色賦》中如“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云云,宋玉所藉以盛稱鄰女美色之處,也不妨加之於崔徽,以補充上句刻畫的不足,這就是詞用宋玉賦的言外之意。
不過,崔徽畫像上的神態可不是如宋玉東鄰女那樣的“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而是眉黛含顰。這是由於崔徽請畫師丘夏寫真時正懷著悲苦的心事,畫師又作了精確的反映;詞語不僅如實地表述了畫面的這一部分——“翠黛顰”,而且深入追求她顰眉的原因——有“酸辛”之事。“往事已酸辛”一句,與東坡《章質夫寄惠崔徽真》詩中的“當時薄命一酸辛”,辭意皆合,當本之於他的老師,這也是少游所題崔徽真即是東坡藏品的一個佳證。“誰記當年翠黛顰”,顰眉承上“酸辛”,絕非寫美人的套語,而是反映了畫面上的真實。這兩句詞把崔徽的身世遭逢作一提挈。她的一段辛酸史既成往事,誰復省記,唯有這一幅寫真留下,作為藝術精品供人鑑賞而已。言下有無窮的感慨。
最後筆鋒一轉,寫詞人賞鑒了畫像後的感受:“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面對如此美艷絕俗的人物,如此高妙傳神的畫筆,觀賞之後還有“堪恨處”。說是因為畫中人“無情”。“無情”雲者,蓋即是如東坡前題詩中所謂“丹青不解語”,或者如《
牡丹亭·玩真》一折中,柳夢梅看著杜麗娘自畫的真容時說的:“韻情多,如愁欲語,只少口氣兒呵!”謂畫上美人,雖是極妍盡態,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緊接著,詞人以拗折之筆挽轉一句,說“任是無情也動人。”全用晚唐羅隱《牡丹花》詩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不解語”的牡丹花,“少口氣兒”的美人圖,“無情也動人”。化工之妙,藝術之精,一語說盡。(陳長明)最後幾句也表現出作者的些許感慨:畢竟是一幅畫,不是活色生香的美人,既表現不出她的情深不壽,彼此之間也無法情感相通。這語氣可以見出作者的幾分遺憾,也許他希望畫中的美女崔徽變成活人,能真的和自己有所交流吧。
全詞句句從圖畫著筆,既有對圖畫本身的描繪,也有對畫中美人身世的同情。在藝術上,此詞善借用前人典故和成句,表達自己的情感,突出地展現了秦觀博聞強記的才華和隨手拈來無不妥帖的藝術功力,確實算得題畫詞中的佳作,頗富感染力。
名家點評
全國秦少游研究學會會長
徐培均、上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羅立剛《秦觀詞新釋輯評》:全詞語言自然天成卻十分準確,詞情深幽卻又有極大的藝術張力。表面上看,詞中都是尋常語言,並沒有錘鍊之跡,但仔細尋繹,就可以發現其字字皆不易得。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北宋詞人。字少游,一字太虛,號邗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曾任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政治上傾向於舊黨,被目為元祐黨人,紹聖(宋哲宗年號,1094—1098年)後貶謫。文辭為蘇軾所賞識,為“
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詩詞,詞多寫男女情愛,也頗有感傷身世之作,風格委婉含蓄,清麗雅淡。詩風與詞相近。有《
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長短句》(又名《淮海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