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評論

南都評論

《南都評論》是2011年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海華。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南方都市報的評論是當下中國報紙評論的一面旗幟。其社論主張“不陳腐、不八股、不空洞、不自我。議論家國大事,絕非策論頌詞:訴求啟蒙公民,拒絕說教布道。像公民那樣去關心,像公民那樣去發言”。其名家評論則以眾多傑出的思考與深刻的筆觸,以言論的方式記錄歷史的真實。
大轉型期的中國,必然是眾語喧譁。《南都評論》無疑是其中最有價值、最有建設性的聲音之一。
《南都評論》由李海華擔任主編。

圖書目錄

社論
每一聲節日的問候,都在把我們喚醒
公務員招錄要開放,職業不平等更要消除
網際網路業原應秉持先進的理念和價值
“口罩男”:以理性的獨特的方式參與公共事務
批評監督政府:既要創造條件又要用好條件
越是講真話難就越是要講真話
媒體和民眾應更積極關注地方兩會
熱鬧的韓寒,寂寞的韓寒
輿情應對能力是種什麼能力
真實國家形象有賴於全面的開放交流
世博讓上海更美好,上海讓中國更美好
官員復出要符合程式更要符合民意
公正的司法才是維權和維穩的利器
正常的社會該給富人怎樣的預期
張悟本們生長在崇尚虛妄的土壤上
基層黨內直選可為民主政治轉型探路
工資談判立法是工會及工人的機遇
馴服權力,才能防止以誹謗罪壓制批評
重申常識:免職從來不是一種官員處分類別
“渭南書案”會否也只是換來一聲道歉
期待特區再次給中國帶來觀念衝擊
“發展事大,強拆有理”不能服眾
智利大救援,小國贏得了世界尊重
名家評論
胡泳
網路侵權立法,誰會得益?
微博在中國的興起正逢其時
維基泄密:技術與新聞的交叉地
中國的公關業病態到什麼程度?
于建嶸
政府的就業年齡歧視,理應檢討在先
鄢烈山
打破誰先改革誰吃虧的僵局
“全民公益”從哪裡開始?n0
黨國英
文字有包容,民族更凝聚
由“炮樓維權案”透視語義不清的“土地
承包權”
思緒紛飛悼定劍
莫之許
中國職業足球需要一次休克療法
張鐵志
台灣金權政治的兩種模式
台灣民主治理與公民社會的落差
長平
請教“媽媽評審團”
殺童案報導的媒體倫理反思
他們為什麼只有一個打工者的身份?
張鳴
蟻族“逃離北上廣”背後的真問題
雷頤
“被”與公民意識的覺醒
陳季冰
收入分配問題的實質
被異化的特區
廖新波’
公醫改革進入最艱難環節
詹德斌
當失學兒童看見孔子學院
易中天
幫“睢寧方案”做“變性手術”
夏佑至
基層政治:從“大字報”到網際網路的博弈
塗子沛
數據民主之下的美國礦難追責
徐賁
美國人看不懂韓寒
郭巍青
鼓勵良善行動以化解垃圾困局
中國富豪面對全球慈善新機制
請領導幹部作為公民支持民間慈善事業
網路語言由誰立規範
莊禮偉
廣州可不可以有一條梁啓超路?
陳文茜的80年代和韓寒的10年代
圍觀“開學第一課”
邵建
趙作海案程式何以出現不正義
有前科的人也是公民
葛劍雄
傳統節日的延續離不開信仰
斯偉江
從唐駿學歷門看文憑的公款消費
安元鼎的四隻腳
一個司法判決如何影響社會?
沈旭暉
世界盃國際政治:回顧與前瞻
秋風
土地換戶籍是一宗公平交易么?
徵收必須是例外
李承鵬
郭德綱的囂張不是罪
李華芳
從Street到Hill:如何進行有效的公共政策辯論
王琳
廢除貪官死刑之爭辨析
蔡定劍
警惕身份證被濫用的現象
程亞文
GDP世界第二的歷史反思
唐鈞
人口老齡化的戰略研究勢在必行
蘇振華.
用“蒂伯特機制”來引導人口均勻流動
景凱旋
自恃特權者必須受到輿論譴責
熊丙奇
南科大應先有《大學章程》
郭字寬
給強者榮耀,給弱者尊嚴
葉檀
支持吳敬璉,反對極左與極右
張千帆
征地本該是筆賠本買賣
傅蔚岡
司法所無法解決的拆遷悲劇
吳龐梓
復旦“黃山門”,出給所有人的倫理難題
馬紅漫
公務車數量不能是筆糊塗賬
五嶽散人
醉駕人罪豈能區別對待
劉洪波
“和解門”後不只是一個李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