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跡山大佛,位於南部縣碑院鎮,因而又名碑院大佛,距南部縣城15公里,是四川十大名佛之一。
禹跡山大佛,位於南部縣碑院鎮,因而又名碑院大佛,距南部縣城15公里,是四川十大名佛之一。 佛高17.5米,腰寬6.13米,下擺寬5.2米,肢掌長、寬均為1.3米。面頗豐滿,兩耳及肩,雙目微啟平視,鼻尖粗壯,鼻尾直貫額心,嘴角微微上翹,容態肅穆安祥。頭有肉髻,袒胸束腰,裸肘赤足,左手平舉與胸齊,掌心向上,托舍利一枚,右手高舉,掌心向左,拇指與中指、無名指相扣,作施“說法印”狀。身著僧衣,外為鑲花袈裟罩體,刻工精細,造像嚴謹。面南而稍向西,負岩而立,除背上部與山崖相連外,全身不與岩石相屬。下肢離崖2米,可環腿遊覽。臀後石隙有水流出,腳後窪地常年積有清泉。 大佛刻造年代,已無證可考,但就其身形其衣著其風格等,應為南宋以前所為,明嘉靖八年重修。 大佛兩側有石如龍虎,右側有石刻觀音像一尊。清嘉靖初年,地方政府為抵禦白蓮教起義而開鑿了一巨型石洞,主洞口距大佛右三十米。石洞長100多米,遺存有石床、石灶、糧倉、廁所等。 1985年,南部縣政府對大佛進行了培修並興建禹跡山大佛風景區,使之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