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邵家村

南邵家村在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邵姓來此建村定居,以姓命名邵家村。1927年後,王、遲、刁、楊姓先後來此定居。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且居重名村之南,故改名為南邵家村。

南邵家村位於海陽市西南部,三面環海,地處東經121°01′,北緯36°35′。北與呂家、徐家村接壤,隸屬辛安鎮,距鎮政府駐地8公里,距市政府駐地35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積128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等。全村經濟來源以海上捕撈為主。 2002年,全村680戶,1860人。有邵、王、遲、楊、李等5姓,均為漢族,其中邵姓人口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邵家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海陽市
  • 地理位置:西南部
  • 人口:1860人
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32年,成立邵家國小。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專院校者30餘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76年,村投資6萬餘元,安裝15千瓦發電機組,全村用上了電燈和電動粉面機。
1983年,用上電網供電。1984年,村投資22萬餘元,安裝自來水和閉路電視。 1978年,人均糧食164公斤,全村收入32.8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0元,有各種機動車輛300餘輛,機車230餘輛,電話400餘部,電冰櫃120台,洗衣機12台。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4平方米。1978─2000年,村建新房556間,整修街道2000餘米。2002年,人均居住面積22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9年,邵澤周、邵長恩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革命工作,後被國民黨殺害。1946年、1947年,又有10餘人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7年成立黨支部。在黨支部領導下,成立了互助組10餘個,並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
組織支前隊100餘人次,隨軍參加了萬第討伐趙保原戰鬥、萊陽城戰鬥、淮海戰役、鳳城戰鬥、舟山群島戰鬥。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邵長貴、邵元升、邵長會、邵朱崗、邵朱曉、邵松明。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6個,黨員45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3年設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
1980年底,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曾擔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邵元敏、邵明見、邵元月、邵元彬、邵元升、邵長勝、邵明吉、邵長會、邵明秋、邵朱秋、邵朱英、邵朱祝、邵松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