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邊民居

南邊民居

南邊民居,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鎮張家口村,始建於清嘉慶六年(1801年)。

南邊民居呈點狀散落在山坡上又相對集中,這些建築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或前或後,形成鄂西山區特有的建築形態。南邊民居都是獨居獨院,外為青硬斗牆,內為土木結構。堂屋的兩側為正屋,是房主人的居室和客房。堂屋與廳屋相距二、三丈遠,中間露出一塊青天,地面有一方相應的水池,名曰“天井”。老屋內天井大小不一,最大的天井面積30多平方米,而且井中有池,這在三峽地區屬罕見。從外部造型看,大門和馬頭牆是南邊古民居的著力之處,也是突出視點。南邊民居的門台、窗欞、斗檐、樑柱、額枋、照壁、石鼓等,凡是能雕能刻及彩繪的地方不留空白。雕刻的內容多為花鳥魚蟲,松竹梅菊以及神話傳說,如喜鵲鬧梅,八仙過海,王母祝壽,二龍戲珠,鯉魚跳龍門等。南邊民居是清代中晚期莊園式建築群,不僅具有藝術觀賞價值,還具有較高的地區民俗文化研究價值。

2019年10月,南邊古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邊民居
  • 地理位置: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鎮張家口村
  • 所處時代:清朝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382-3-185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主要建築,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南邊民居始建於清嘉慶6年(1801年),距今有200多年的歷史。
“老號”建築,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擴修。
“寶和”建築,由易貢典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修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老號“和”寶和“的房屋都分發給村民們居住,直到2014年,20多戶村民因文物保護需要,全部被遷出。
2010年以來,夷陵區政府相關部門對南邊民居進行過多次保護性維修。
南邊民居
南邊民居

建築特點

南邊民居呈點狀散落在山坡上又相對集中,這些建築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或前或後,形成鄂西山區特有的建築形態。
南邊民居
南邊民居
南邊民居都是獨居獨院,外為青硬斗牆,內為土木結構。堂屋的兩側為正屋,是房主人的居室和客房。堂屋與廳屋相距二、三丈遠,中間露出一塊青天,地面有一方相應的水池,名曰“天井”。老屋內天井大小不一,最大的天井面積30多平方米,而且井中有池,這在三峽地區屬罕見。
南邊民居
南邊民居
南邊民居,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坡面等高線而建,因地制宜,隨行就勢,強調人與建築,建築與自然的有機結合,反映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南邊民居屬於徽派建築,布局、造型、色彩等都有一定的改良,成為鮮明的峽江風格,其基本特徵是追求以天井為中心、中軸對稱的內部結構與粉牆黛瓦馬頭牆的外在形式的結合。可概括為“粉牆黛瓦馬頭牆,飛檐對門木格窗”。從外部造型看,大門和馬頭牆是南邊古民居的著力之處,也是突出視點。大門裝飾富麗華貴,處於中間位置。大門又叫門樓,有的採用門罩式大門,有的採用八字門樓,即向內凹進,稱之“臥槽”。大門上頂雕樑畫棟,翹首飛檐。大門門框採用青石打磨,門檻較高,兩側有一對雕花石鼓。南邊民居的門台、窗欞、斗檐、樑柱、額枋、照壁、石鼓等,凡是能雕能刻及彩繪的地方不留空白。雕刻的內容多為花鳥魚蟲,松竹梅菊以及神話傳說,如喜鵲鬧梅,八仙過海,王母祝壽,二龍戲珠,鯉魚跳龍門等。
南邊民居
南邊民居

主要建築

綜述
南邊民居代表建築為“老號”和“寶和”兩棟建築。
“老號”
“老號”建築,占地面積665.3平方米、建築面積965.3平方米,6開間大小,13個天井、房間60餘間的大瓦屋,右側為大花園,再向右側為小花園,小花園為小姐觀花的地方,內室設有女廁,住宅外圍有院牆,院牆兩端為門樓,是外出的通道,門樓設有箭垛、鏡眼,門樓外兩側各有精雕石鼓一個,南門樓由十多級石階通向院內,北門樓內外持平,沒有台階。南門樓外右側是大廁所豬舍馬舍,北門樓內側立碾米房、槽房、榨房和倉房。全房坐西朝東。前檐為磚木結構,後檐為土木結構。青瓦屋面,有封火牆,翼角,屋檐、牆體多飾花鳥獸圖案,雲卷紋分布其中,幾何紋尤多。大門兩旁立石鼓一對,高約1.2米,鼓面浮雕吉祥圖案,門框均為青石打磨雕花,屋內格扇門及門窗等木構件飾雕刻喜鵲鬧梅、八仙、壽星祝福及神話傳說故事圖案。
“寶和”
“寶和”建築,坐西朝東,三個大門一排六個天井,主宅右側為花園,花園除桂花樹外還有魚池一個,全由青石板築成,魚池周圍有欄板,欄板上雕刻有石獅、龍鳳呈祥、二龍戲珠、麟麟送子等雕花。花園右側為下人居住的宿舍,再向右是養家禽家畜的畜舍,主宅左側為廚房和作坊。主宅外有院牆圍成院壩,正堂屋對面為門樓,門樓與院牆相連,門樓上有簡垛和鏡眼,常年有院丁守衛,門樓為通向外界的通道,文官在此下橋,武官在此下馬,門樓上掛“大夫第”。

文物遺存

國家文物部門在南邊古民居中普查登記的“三雕”可移動文物達36件,有石質馬槽、石鼓、鏤空石雕、石質棋座、閨廁等,有木椅、木缽、木屏風、木踏板床等,還有燒制的磚雕、陶罐瓷器等。
南邊民居
南邊民居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老號”與“寶和”建築,都是易姓的家園。主人分別是易國學、易國簧兄弟。因易國學勤讀詩書,易國簧操練武藝,有“文癢生”和“武癢生”之稱。易國學,秉承“勤儉忍讓,忠厚傳家”家訓,培養了兒子易起倫(1802~1854年),為東湖縣太學生,號稱“大夫門第”。易起倫生有二子,長子賢典(1824~1904年),次子賢漠(1829~1907年)學有所成,官至五品。後來,賢典賢漠“解甲歸田”,告老還鄉,榮歸故里,發展家業。
地名由來
原南邊村形成於清嘉慶年間。依據《易氏族譜》和當地口耳相傳之說法得知易氏在唐代起家,其後裔於清代遷入此地,繁衍壯大。南邊地名來源有兩種說法。其一,由“楠匾”演化而來,一是民居主人曾入仕為官有功,朝廷賞賜了一塊楠木匾額,後人取其諧音而得名“楠匾村”;二是清道光年間,南邊民居主人易賢典在漢口求學,其為人厚道,德高望重,深受敬佩,畢業時同學湊錢贈制楠木贏“望眾一鄉”,以慰賢德之人。這塊蘭色的金鑲楠木匾,長8尺、寬4尺、厚4寸,遠近聞名,後來就成了這裡的地名。其後數百年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塊楠匾就簡化演變成為如今的“南邊村”,“南邊村”實為“楠匾村”。其二、因村落地理位置處於大梁山斷崖的南邊而得名。

文物價值

南邊民居是清代中晚期莊園式建築群,不僅具有藝術觀賞價值,還具有較高的地區民俗文化研究價值。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南邊民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南邊民居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鎮張家口村。
南邊民居

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南邊民居,路程約36.4千米,用時約56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