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學是省屬地方綜合性大學,1912年由清末狀元、民族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立。學校是1981年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2003年被國務院批准為聯合培養博士生單位,是教育部2007年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單位,200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在近百年醫學教育歷程中南通大學臨床技能訓練中心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張謇先生從日本重金聘請外科學和內科學教授,幫助建立了南通大學醫科的外科學總論實驗室、診斷學實驗室,成為我國最早開展臨床技能訓練的學校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通大學臨床技能訓練中心
- 類型:省屬地方綜合性大學
- 創始人:張謇
- 創建時間:1912
中心簡介,主要成員,教學大綱,教學效果,
中心簡介
南通大學臨床技能訓練中心由原診斷學實驗室、外科學總論實驗室、臨床綜合實驗室和護理學實驗室整合組建。中心經歷了奠基(2003年之前)、發展(2003年~2005年)、改革與創新(2005年~至今)三個主要階段,目前已建成設施較為先進、功能較為齊全、環境整潔和管理科學、滿足現代臨床實踐教學需要的臨床技能訓練中心,並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和完善的臨床技能實驗教學體系。中心於2005年被江蘇省教育廳批准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臨床技能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
自從成為臨床技能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以來,中心經過3年的建設與發展,無論是在軟硬體水平,還是在開展臨床技能訓練教學和服務社會的能力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中心目前下設診斷技能、外科基本技能、臨床綜合技能、護理技能4個培訓部和1個口腔醫學實驗室,可開展診斷學、外科學總論、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危重病與急救醫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康復醫學、醫學影像學、護理學、口腔醫學等技能培訓。中心組建了專職實驗教學管理隊伍和專兼職相結合的實驗教師隊伍。學校將中心定位為進行臨床技能教學、培訓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隸屬於學校統一管理、從事臨床實踐教學、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的實體,採用人、財、物獨立運行機制。目前中心的實驗室總面積4975.4平方米,儀器設備固定資產總值5924.03萬元。中心主要服務於全校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醫學法學、醫學信息學等14個醫學類本科實驗教學,同時也面向研究生和住院醫師開放,基於47門課程共開設498個技能訓練項目,每年教學工作量總計達21.8萬人學時。指導大學生參加各類學生競賽,獲省部級以上競賽獎4項。同時,中心還承擔了一定的社會服務任務,如政府主管部門委託的省內及本地區各級醫院醫護人員培訓,附屬醫院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臨床技能培訓,進修醫師臨床技能培訓、鄉鎮衛生技術人員培訓等,為地方或區域衛生人才培養做出了貢獻。中心還多次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國家級和省級臨床技能繼續教育學習班。有多所省內外院校的教師、領導來中心參觀交流。
臨床技能訓練中心的發展依託於學校強有力的學科支撐。內科學、外科學為江蘇省重點學科;手外科、眼科學、神經病學為江蘇省醫學重點學科;眼科、檢驗科、普外科、骨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腎臟內科、呼吸內科、婦產科、急診科、影像科、神經外科等14個專科為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附屬醫院被批准為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臨床醫學為南通大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建設學科、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擁有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領軍人才暨創新團隊6個,醫學重點人才4人;省“333工程”科技領軍人才3人、中青年科技帶頭人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資助對象28人;80餘名中青年業務骨幹被評為省、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培養對象。立項建設以來,中心教師承擔5項國家和省部級教學研究課題,64項校級教學研究課題;獲7項教學成果獎,其中3項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發表教學研究論文72篇;主編出版各類教材6部、自編5部。中心教師承擔國家級科學研究課題39項,省部級科研課題29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22項;發表科研論文300餘篇,其中SCI論文123篇。
臨床技能訓練中心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進”的校訓,堅持 “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名校、文化興校”的大學辦學理念,基於“一個中心”(以臨床能力培養為中心)、“兩種環境”(臨床模擬環境和臨床真實環境)、“三大平台”(基本技能訓練平台、專業及綜合技能訓練平台、臨床技能考核平台)、“四項要求”(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紮實,態度嚴謹與方法科學,具備醫學人文思想與批判性思維,早期接觸臨床、科研和社會),構建多學科綜合優勢支撐的臨床技能訓練教學體系,用最佳化的教學師資和技能訓練環境及條件,著力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實現高質量醫學人才的培養目標。中心現已成為一個融多學科、多功能、開放性、網路化等特點的現代化臨床技能訓練中心,以集約化方式統一管理臨床實踐教學全過程,全面培養醫學生的臨床能力,是我校臨床實踐教學的樞紐和核心基地,並在省內外起到了良好的臨床實踐教學示範和輻射作用。
主要成員
中心主任 | 程 純 | 教授 |
中心副主任 | 朱健華 | 教授 |
中心副主任 | 王志偉 | 教授 |
中心副主任 | 湯樂民 | 教授 |
中心副主任 | 呂廣明 | 教授 |
診斷技能培訓部主任 | 周國雄 | 教授 |
外科基本技能培訓部主任 | 王 華 | 教授 |
護理技能培訓部主任 | 徐旭娟 | 主任護師 |
內科技能實驗室主任 | 周國雄 | 教授 |
外科技能實驗室主任 | 王 華 | 教授 |
婦產科技能實驗室主任 | 張玉泉 | 教授 |
兒科技能實驗室主任 | 徐美玉 | 主任醫師 |
眼科技能實驗室主任 | 管懷進 | 教授 |
耳鼻喉科實驗室主任 | 尤易文 | 主任醫師 |
康復技能實驗室主任 | 沈光宇 | 主任醫師 |
急救技能實驗室主任 | 黃中偉 | 主任醫師 |
醫學影像技能實驗室主任 | 吳獻華 | 主任醫師 |
口腔醫學實驗室主任 | 姚淑萍 | 主任醫師 |
教學大綱
□ 診斷學
·診斷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醫學、眼、兒、口腔醫學)
·診斷學實驗教學大綱(營養、影像、預防、護理、護英)
□ 醫學影像學
·醫學影像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醫學)
□ 內科學
·內科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醫學、兒科、五官、口腔)
□ 外科學總論
·外總實驗教學大綱(臨床醫學、兒科、五官、口腔)
·外總實驗教學大綱(預防醫學、影像、醫檢、營養、康復)
□ 婦產科學
·婦產科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醫學、醫學營養)
·婦產科學實驗教學大綱(五官、兒科、影像、病理學)
□ 兒科學
·兒科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 ·兒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兒本)
·兒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兒保) ·兒科學實驗教學大綱(眼口)
·兒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全科) ·兒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康復)
□ 眼科學
·眼科學基礎實驗教學大綱 ·眼科學實驗教學大綱(眼耳鼻喉)
·眼科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 ·眼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口腔)
·眼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全科) ·眼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兒科)
□ 耳鼻喉科學
·耳鼻喉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醫學)
□ 急救醫學
·急救醫學實驗教學大綱
□ 康復治療學
·康復功能評定學實驗教學大綱 ·運動療法技術學實驗教學大綱
·作業治療學實驗教學大綱
□ 護理學
·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大綱
·診斷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醫學、眼、兒、口腔醫學)
·診斷學實驗教學大綱(營養、影像、預防、護理、護英)
□ 醫學影像學
·醫學影像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醫學)
□ 內科學
·內科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醫學、兒科、五官、口腔)
□ 外科學總論
·外總實驗教學大綱(臨床醫學、兒科、五官、口腔)
·外總實驗教學大綱(預防醫學、影像、醫檢、營養、康復)
□ 婦產科學
·婦產科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醫學、醫學營養)
·婦產科學實驗教學大綱(五官、兒科、影像、病理學)
□ 兒科學
·兒科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 ·兒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兒本)
·兒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兒保) ·兒科學實驗教學大綱(眼口)
·兒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全科) ·兒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康復)
□ 眼科學
·眼科學基礎實驗教學大綱 ·眼科學實驗教學大綱(眼耳鼻喉)
·眼科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 ·眼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口腔)
·眼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全科) ·眼科學實驗教學大綱(兒科)
□ 耳鼻喉科學
·耳鼻喉學實驗教學大綱(臨床醫學)
□ 急救醫學
·急救醫學實驗教學大綱
□ 康復治療學
·康復功能評定學實驗教學大綱 ·運動療法技術學實驗教學大綱
·作業治療學實驗教學大綱
□ 護理學
·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大綱
教學效果
中心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進”的校訓,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名校、文化興校”的大學辦學理念,基於“一個中心”(以臨床能力培養為中心)、“兩種環境”(臨床模擬環境和臨床真實環境)、“三大平台”(基本技能訓練平台、專業及綜合技能訓練平台、臨床技能考核平台)、“四項要求”(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紮實,態度嚴謹與方法科學,具備醫學人文思想與批判性思維,早期接觸臨床、科研和社會),構建多學科綜合優勢支撐的臨床技能訓練教學體系,用最佳化的教學師資和技能訓練環境及條件,著力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實現高質量醫學人才的培養目標。
中心面向本校14個醫學類專業的本科生開展實踐教學。涉及臨床技能教學47門實踐教學課程、498項實驗項目,年學生人數3700人,年人時數21.8萬。中心也對研究生、留學生和住院醫師開放。
1、參照衛生部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國家醫學考試中心《醫師資格考試大綱》、《臨床醫師實踐技能應試指導》設計臨床技能培訓課程,體現在《診斷學實驗教程》、《外科動物手術學》、《醫學影像學實驗教程》、《臨床技能實驗教程》、《急診科學—臨床模擬教學臨床見習指導手冊》等自編講義上。
2、依託基本技能訓練平台,開展橋樑課程和《醫學影像學》課程教學。《診斷學》教學時增加問診與溝通技能的教學時數,提高學生問診技巧以及與病人建立良好醫患關係的能力;《外科學總論》教學強化外科手術教學中的無菌觀念,實現學生從手術換鞋/更衣、洗手(刷手)、手術站位示教、消毒、鋪巾,到藉助動物學習腸腔吻合等數種外科手術方式的流程訓練;《醫學影像學》教學通過與附院PACS聯網,實時獲取附院的醫學圖像,提高讀片技能。
3、利用專業及綜合技能訓練平台開展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技能、康復、護理和急救技能的訓練。臨床綜合技能訓練利用高端模擬人和標準化病人(SP),重點圍繞急救、重症監護、內科、婦產科、兒科綜合技能展開教學。
4、臨床技能考核採用客觀結構化考試(OSCE)模式,設定考站9個,涵蓋內、外、婦、兒學科相關的問診、查體及技能操作等內容。每一站所制定的任務都經過非常細緻地規劃,有一個事先設計好的評分表,每一個學生在每一站的表現,都能夠客觀地表現在成績單上。對準備下點實習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40學時的臨床技能強化訓練,培訓結束後進行OSCE考試,考試合格者方可進入臨床實習。實施以來,對提高實習生自信心和臨床技能收到明顯成效。
5、南通大學醫學院自招收外國留學生以來,規模穩定控制在1個班40人左右,留學生實驗課採用英文授課,實驗內容主要是診斷學、外科動物手術學、內外科基本技能。中心積極配合留學生教學的需要,先後開設留學生新實驗課程6門。
6、中心積極開展PBL臨床實踐教學活動。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先後有來自本校、蘇州大學和徐州醫學院、江蘇大學的300餘位實習生參加了PBL教學實踐活動。PBL教學實踐活動不僅進一步促進了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思維、交流溝通、團隊協作和信息獲取的能力。
7、中心的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優良。以利用小兒骨穿模型進行兒科骨髓穿刺教學為例,對臨床醫學本科(兒科學方向)五年級學生進行無記名教學質量問卷調查,學生對模擬教學方法效果的評價,包括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創新能力和綜合處置能力等,明顯高於傳統教學方法 [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0卷第2期]。
8、2011年10月,我校醫學院學生參加第12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榮獲大賽三等獎;2012年4月,我校大學生參加第三屆全國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華東賽區),榮獲團體三等獎1項,個人單項優勝獎(乳腺體格檢查)1項。近3年,大學生髮表學術論文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