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七虎”,指南通七個縣(市)區“七個板塊”競相發展,如同奮勇爭先、鬥志昂揚的七隻“小老虎”,從而形成了朝氣蓬勃、值得觀察的區域經濟現象。
素有“近代第一城”之稱的南通,曾有“北三縣”“南三縣”之分,北三縣是海安、如皋、如東,南三縣是通州、海門、啟東。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通州、海門由縣改市再設區,如皋、啟東、海安成為縣級市。2020年,隨著崇川、港閘合併為新崇川區,南通橫跨縣、市、區行政層級形成“七個板塊”。
近年來,南通所轄七個板塊在經濟發展中你追我趕,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使南通站上“風口”的戰略機遇。2022年末,新華社旗下《新華每日電訊》刊發報導《“七虎”競南通》,反映了這一朝氣蓬勃的區域經濟現象,南通所轄的七個板塊,也被稱為南通“七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通“七虎”
- 發生地點:南通
事件背景,主要表現,媒體報導,
事件背景
20世紀90年代,蘇南鄉鎮企業蓬勃發展,有媒體形容“蘇州躍起六隻虎” ——“七虎”競南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世紀90年代蘇州的縣域經濟競爭——當年蘇州所轄的張家港、常熟、太倉、崑山、吳縣、吳江六縣市搶抓機遇,在“誰也不服誰”的比拼中實現了縣域經濟發展趕超的奇蹟。
隔江相望的南通,多年來一直把蘇南地區作為自己對標趕超的對象,如東提出向吳江區學習,海門“研究”太倉,如皋對標張家港,各個板塊都在琢磨崑山、常熟的一舉一動。
作為上海“1+8”大都市圈在長江以北的成員,隨著蘇通大橋、崇啟大橋和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通以及北沿江高鐵開工,“難通”的南通變“好通”,各種優質生產要素呈跨江北上之勢。
近年來,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實施,為“七虎”創造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升溫”了經濟發展競爭的熱度。
主要表現
2019年,南通下轄區縣經濟總量全部超千億元,2021年,GDP增速所有板塊均高於8%;在全國多個百強縣(市)、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等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這在全國地級市中相當少見。
競爭重塑了南通的經濟版圖
“南北差距”近年來呈現明顯縮小態勢,從經濟總量而言,如果沿用“北三縣”與“南三縣”的稱號,會發現“北三縣”的“個頭”長高了,前者占後者的比重2000年為67.9%,2011年為80.2%,2021年則提高至89.8%。
競爭助推了南通的高質量發展
2020年南通GDP邁入“萬億俱樂部”,2021年再上一個千億台階,達到11026.9億元,穩坐江蘇“第四城”,其中七個板塊占到其中的92.4%。2021年南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4%,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產值分別增長31.1%、38.7%,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22天,比前一年增加了18天。
競爭促進了南通的宜業宜居
“十三五”期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82元、年均增長9.3%,人均儲蓄存款連續多年全省第一。得益於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為人口淨流出苦惱的南通近年來實現了歷史性轉折,2021年末人口淨流入21.3萬人。全國文明城市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時代楷模、“中國好人”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南通市政府2021年“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所言:“新舊動能轉換更加緊迫,對標蘇南先進城市,我市產業結構仍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創新能力整體不強,龍頭型企業不多,開發園區產業集聚度、經濟貢獻度亟待提高,高質量追趕超越面臨較大壓力。”
媒體報導
2022年12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刊發報導《“七虎”競南通》,反映了南通朝氣蓬勃的區域經濟現象,其所轄的七個板塊,被稱為南通“七虎”。
《南通日報》刊髮長篇通訊《奮鬥路上,我們保持奔跑姿態》展現報導引發幹部民眾熱議;《競字當頭,幹起來闖起來》記錄了“七虎”之外的主要園區幹部民眾反響:備受啟發、倍感振奮,要學習兄弟板塊的競爭意識,闖出新天地、乾出新業績。此外,《南通日報》連續在版面頭條刊登“三評”:《全力奔跑贏未來》《以不服輸的信念邁進高質量發展新征程》《“虎”踞江海涌大潮》,報導影響力和好評度持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