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核資源與核燃料工程學院

南華大學核資源與核燃料工程學院

南華大學核資源與核燃料工程學院已有近50年的辦學歷史,其前身為1959年成立的衡陽礦冶工程學院採礦工程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華大學核資源與核燃料工程學院
  • 成立時間:1959年
  • 辦學歷史:50年
  • 教職工:40多人
  • 教授:9人
  • 副教授:16人
學院簡介,師資隊伍,現有專業,2002年以來獲得的科研獎勵,

學院簡介

學院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以及工程碩士、高校教師碩士等專業學位授予權。
學院現設有礦物資源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核化工與核燃料等五個全日制本科專業;有採礦工程博士點、碩士點,礦業工程碩士點,採礦工程高校教師專業碩士學位點。採礦工程為湖南省重點學科,礦物資源工程為湖南省重點專業、國家特色專業。學院擁有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溶浸採礦技術核工業重點實驗室、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基礎實驗中心和專業實驗中心,擁有實驗室面積3000多平方米,各類儀器設備總計200多台件,儀器設備總值1000多萬元。以及多個校外實習基地。
學院有教職工40多人,其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6人。其中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2人。學院近5年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2項,湖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國內外學科刊物發表論文700餘篇,被SCI、EI、ISTP收錄的論文130多篇,出版專著15部;取得專利2項。目前承擔科研項目共42項,其中包括國家973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國防科研項目16項和一批湖南省基金項目、橫向合作項目。
學院始終堅持將教學工作作為學院的中心工作,將科研、學科建設與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以科研促進教師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以科研促進大學生的課外科技活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近年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近100%,考研率名列學校前茅。學院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與英國格拉摩根大學和烏克蘭國立礦業大學建立了正式合作關係,簽訂了合作培養人才協定,我院優秀畢業生可直接推薦到這些大學讀研究生並提供部分獎學金。

師資隊伍

教授、博導
丁德馨,譚凱旋,楊仕教,李廣悅,夏良樹,張新華,張志軍,王清良,胡凱光
副教授、碩導
蘇 玲,李望平,馮志剛,陶乾強,李長山,曾 晟,
謝焱石,彭安國,梁建龍,黃 偉,史文革,李熙琪,招國棟,賀桂成,
黃愛武,匡 汀
講師、碩士
胡鄂明,王永東,楊月平,李會娟,肖靜水,毛擁軍,肖志海,周玉林,王瑞萍,屈慧瓊,楊 婷,劉解蘭,彭 紅,楊江柳,馮春林,王正慶,桂 榮,喻 清,蒲成志

現有專業

礦物資源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2002年以來獲得的科研獎勵

序號
項目名稱
完成人
獲獎名稱與等級
獲獎時間
1
XX礦床地浸采鈾工業試驗
王西文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5年
2
XX礦床地浸采鈾工業試驗
王西文
國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4年
3
低滲透性X礦酸法制粒堆浸技術
曾毅君
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2年
4
XX礦原地破碎浸出采鈾礦工業性試驗研究
全愛國
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2年
5
硝酸鹽作為地浸采鈾氧化劑的套用研究
闕為民
國防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02年
6
彈塑性位移反分析的智慧型化方法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套用
丁德馨(1)
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2年
7
複雜採空區上大型露天礦安全開採技術研究
丁德馨(7)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6年
8
煤型鈾礦井安全防護技術和工程管理的研究
丁德馨(2)
國家安監局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2006年
9
覆岩下厚大礦柱回採技術與地下大爆破災害控制
丁德馨(6)
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6年
10
充分發揮合併高校的學科資源優勢,最佳化鈾礦開採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
丁德馨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4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