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條件
南菁的前身,是江蘇學政黃體芳在光緒八年創辦的“南菁書院”,當時,清兵部尚書、兩江總督
左宗棠奏撥長江水師京口、游擊協鎮兩署故址及白銀貳萬兩協辦書院,書院命名取
朱熹名言“南方之學,得其菁華”之意。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名校,它創建於1882年10月27日,地處江陰市中心,占地面積300餘畝,為獨立設定的高級中學,有45個高中教學班,共有學生2300多人,教職員工250餘人。南菁曾是江蘇省首批合格重點中學,1998年4月,被省教委確認為國家級示範高中,多次被評為省先進集體、省文明單位、省模範學校、省德育先進學校、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稱號。近年來,在各級領導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設施日趨先進,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圖書大樓、實驗樓、行政樓、辦公樓、校史館、演播廳、微機房、校園網、體育館、塑膠操場、宿舍、食堂等教學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校園環境幽靜,景色宜人,亭台水榭,書院古井,碑刻長廊,箭炬校門,顯示著她的古樸幽遠;這裡到處綠草茵茵,池水微瀾,有百年銀杏、百年桂樹、百年女貞等大量古樹名木,如同一座古老幽雅的名園。
沿革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創辦於1882年10月27日,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名校。是江蘇省首批重點中學,江蘇省模範中學,江蘇省首批通過驗收的國家級示範高級中學,國家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是
哈佛大學的學生社會實踐基地。2007年,南菁中學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學校。
清末,她是江蘇全省的最高學府和教育中心。“南菁”之名源自朱熹《子游祠堂記》“南方之學得其菁華”句,取南學“約簡”之特色,崇尚經世致用的實學,構建新的學風與新的學派,以達成“南國菁英,於茲孕育”。
辛亥革命之後,南菁更名為“江蘇公立南菁學校”。學校第一任校董會主席
張謇為校訓題詞“忠
恕勤儉”,並據此書聯語:忠恕為處人應事之方,勤儉為立名成業之本。南菁校名幾經更改,校址數次搬遷,但學校文化傳統和辦學精髓始終未變。學校堅持為國家民族培養未來強者的育人理念,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教育目標,重視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全面發展。
“自主為先”、“學科培優”、“審美薰陶”、“智勇兼備”是南菁教育的鮮明特色,“讓文化引領學校發展是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 ,“文化引領、質量為本、品牌建設、全面提升” 是學校的發展戰略。學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和自主創新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每年有50人左右獲國家奧賽一等獎,有100人左右通過重點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有10人左右考取清華北大,50人左右考取歐美一流大學。南菁學生高祺憑藉紮實的理論知識、開闊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綜合素質,成為江蘇享受清華降60分錄取的第一人。
南菁已經與10多個國家建立了教育合作關係,在全省率先創辦美國課程班,與新東方開展全面合作,在國際化方面邁出新的步伐,為學生提供多元教育環境和人生選擇機會。2010年,南菁與新東方合作的首批學生全部考取美國一流大學,美國課程班也捷報頻傳,周夢菲等多名學生考取美國哈佛大學夏季學院。
學校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加大校本課程開發力度,引進歐美課程。 “紅樓夢選讀”、19“科學與實踐”、“探索自然科學的奧秘”、 “歐美文化”、“加州課程”等50多門選修課和研究性學習課程讓學生有充分的課程選擇權,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2009年8月,在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共同關心下,一個占地面積308畝,投資近5億,集生態化、人文化、數位化於一體的新南菁投入使用。新南菁現代軸線彰顯學校的蓬勃生機,建築雄偉秀麗;歷史軸線散發出醉人的書院氣息,建築古樸厚重。宗棠古井、晨鐘泛曦,天鵝嬉戲、美不勝收。書院碑廊、
沈鵬藝術館、正學亭、書味亭等學校文化景觀與自然山水相映生輝;數位化實驗室、多媒體管理平台、互動式電子白板和多功能微格教室等現代設施與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學藝術相得益彰。
南菁正在以新校區啟用和加快實施
十二五規劃為契機,以“文化引領、質量為本、特色建設、創新發展” 為發展戰略,不斷加快創建江蘇省五星級學校的步伐,朝著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現代中學的目標奮力前進。
英才
南菁百餘年間,英才輩出,桃李滿天下,他們中,有以“中國機器人之父”
蔣新松為代表的7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7位現役將軍,有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
沈鵬,有著名音樂指揮家
曹鵬,有著名社會學家
吳文藻,有著名教育家
顧明遠,著名作家
汪曾祺,現任亞投行行長
金立群------ 百年來,南菁共為國家培養了二萬七千餘名的專家、學者、革命者和建設者。
師資
南菁的師資力量十分雄厚,教職工200餘名,現有10位特級教師,90多位高級教師,無錫市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60多名,3位奧林匹克競賽高級教練,還有許多位國家和省級的優秀班主任,更可喜的是,一大批青年教師已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骨幹,多位教師在省市級學科教學比賽中獲優異成績,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有效確立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競爭優勢地位。
南菁的教學質量,在全省各重點中學中出類拔萃。歷年高考,本科達線率一直穩定在96%左右,2001年超過了99%;三位同學分別在1989年、1995年、1999年高考中勇奪省文、理科的狀元,2016年高考則產生了省文科榜眼。十多年來,在全國中學生學科競賽中,南菁學生有700多人次獲省級以上獎勵,其中,陳豐同學獲十九屆
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的銀獎,吳夢希同學獲五十二屆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還有同學獲全國中學生抒情詩大賽第一名、全國數學奧賽第一名、全國英語口語競賽省特等獎的好成績。每年都有眾多的南菁學生,考取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
南大等全國一流的大學,在那兒讀書深造,並嶄露頭角。
親愛的朋友,當你走進南菁,你會發現,南菁的校園生活是那樣的豐富多彩,南菁報社、菁園電視台、儒山文學社、博克書社、記者團、菁風廣告公司、體育俱樂部等幾十個學生社團是學生真正的樂園;藝術節、社會街、風箏節、辯論周、篝火晚會等南菁特色文化活動令人回味無窮;學生幹部的競選和輪換制度,又可使每一個學生的才華得到充分的施展。南菁的學生形象是“會做人、會學習、會辦事、會健身”,南菁的育人目標是“矢志塑造未來強者”。
南菁正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南菁的學生每年都有機會在校園的草坪上眼外國朋友娓娓長談,真正體會英語的原汁原味;南菁的學生每年都有機會到
英國劍橋大學,漫步“康橋”的綠蔭,感受西方文化的精髓;到德國黑森林地區的聖布拉辛學校與德國同學同堂聽課,探討數理化、文史哲、奧運會和世界盃;到澳洲,到悉尼港灣,欣賞南太平洋旖旎的風光。
位置
老校區地址:江蘇省江陰市人民中路135號
前景
南菁的學生,勤奮好學,樸實無華,尊敬長輩;同時又志向遠大,進取心最強。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南菁學子,以他們的辛勤努力,塑就了南菁百年的輝煌。
承百年輝煌的余脈,創未來錦繡之前程。當前,學校上下正齊心協力,同心同德,為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創造更加輝煌的前程而努力奮鬥。
校訓
忠、恕、勤、儉。
“忠”即忠厚,是為人樸實,不精明計較;
“恕”即寬容,對待他人的寬容,尊重理解,待人如己;
“勤”即勤奮,是等待學習和工作的勤奮,業精於勤,勤則不匱;
“儉“即簡樸,是對待自己和對待生活的簡樸,儉以養德,求學真朴。
榮譽
百餘年間,南菁歷經滄桑,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清末,
南菁書院是江蘇全省最高學府和教育中 心,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曾產生過一定影響;辛亥革命後,學校以“忠恕勤儉”為校訓,創一時優良學風,名聞大江南北;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愛國、勤奮、嚴謹、樸實”的校風又薰陶了一代又一代菁園學子。南菁曾是江蘇省首批合格重點中學,98年4月,被省教委確認為國家級示範高中。學校多次被評為省先進集體、省文明單位、省模範學校、省德育先進學校。
景觀
正大門
南菁新校區背靠文山,古樸、大氣又不失現代氣息的正大門,是整個南菁徽派建築群中現代軸的起點,展現著百年南菁的獨特的風姿和寬廣的胸懷。橫樑上方的銅藝校牌熠熠生輝,創作者是我國當代頂尖銅雕藝術大師
朱炳仁先生,校名為著名書法家
啟功先生手跡。校區內在校史館、沈鵬藝術館、正學亭等地方還分布有風格各異的銅雕藝術作品。
“南方菁華”巨石
它產自安徽
廣德深山中,重130多噸,長13.8米,高3.5米,是我們追溯南菁古老歷史的起點。“南方之學,得其菁華”取自於南宋大理學家朱熹先生的《子游祠堂記》,這就是“南菁”二字的由來。由當代著名書法家、我校著名校友沈鵬先生書寫。
文德樓
是學校的標誌性建築,也是學校最高的建築。“文德”之名出於
左宗棠為書院題寫的“輔世長民莫如德,經天緯地之謂文”這副對聯。樓名由沈鵬先生書寫。對聯意為,具有能做大事的才能,才算擁有了大的學問;能輔助君王治理百姓,那才是最尊貴的德行。內容充分體現了奠基人對教育的樸素理解,也為南菁定下了育人的標準,勉勵後學者“修文、明德、立天下”。
正學亭
正學亭傲立於菁園廣場上。“正學”二字取於第二任江蘇學政
王先謙先生《勸學瑣言》中的對聯,“由正學生正識,以實心行實事”。王先謙曾任
國子監祭酒、
嶽麓書院院長。任江蘇學政期間,創辦了南菁書局,並為南菁書院置辦了在上海橫沙島的沙田產業,俗稱“南菁沙田”。亭子兩側“忠、恕、勤、儉”四字為陳立夫手跡,是傳承百年的南菁校訓。忠恕為處人應事之方,勤儉是立名成業之本。
亭內銅飾《南菁興學記》碑文,簡要敘述了南菁創辦至今的風雨滄桑。
鐘樓
鐘樓坐落於菁園現代軸與歷史軸的交匯處,樓高35.5米。晨鐘泛曦,顧盼生姿;霞光普照,熠熠生輝。鐘樓巍巍,鐘聲悠悠,意味著南菁在時光的隧道里不斷穿越,聲名遠播,生機無限。
書味亭
亭中對聯“繹志多忘嗟老大,讀書有味且從容”這是清末洋務派和湘軍首領左宗棠在任兩江總督期間,為江蘇學政黃體芳1882年倡辦的南菁書院題寫的對聯。上聯的“繹”原意為抽絲,引申為尋求事理,亦指陳述。《禮記·射義》:“繹者,各繹己之志也。”孔穎達疏:“繹,陳也,言陳己之志。”“嗟”,嘆息悔恨。“老大”。一詞化用漢·樂府古辭《長歌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左宗棠在諭子的家書(《鹹豐十年正月三十日與孝威孝寬》)中曾指出:“讀書做人,先要立志,……志患不立,尤患不堅。……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業不能做成?”上聯即是鼓勵書院學生立志向上,不斷尋究事理,經世致用,就不致因蹉跎歲月老無所成而悲嘆。下聯的“讀書有味”,出自南宋·陸游《不寐》詩:“讀書有味身忘老,報國無期涕每傾。”“從容”,即不慌不忙。陸九淵曾引一學者詩云:“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無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陸九淵《語錄》)。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也指出:“讀書之法:要當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從容乎句讀文義之間;而體驗操存踐履之實。”(《答陳師德書》)。作者對此則有自己獨到的心得,他在鹹豐十一年正月二日《與孝威》的信中說:“讀書要循序漸進,熟讀深思,務在從容涵泳以博其義理之趣,不可只做苟且草率工夫,所以養心在此,所以養身在此。”下聯就是年近七旬的作者介紹讀書“有味”的切身體驗。
從中足見當年明確的辦學宗旨。原刻聯已毀,對聯由當代書法家
張錫良所書。身置亭中,可練達性靈,可陶冶情趣,可“明志”,可“致遠”,孕育書卷氣,蘊含人文氣。
漱蘭池、南菁書院碑廊
“漱蘭”是南菁書院的創始人
黃體芳的字。池名由我校校友、著名書法家
邢秀華女士書寫。池塘南北兩側為書院碑廊,共有仿古碑刻18座。其中南側9座文字碑,記載了書院創建的歷史;北側9座圖像
碑,再現了與南菁書院相關的7位先賢形象,還包括兩幅源自《
江陰縣誌》的“長江水師協鎮署圖”和“江陰城隍圖”。在碑廊中徜徉,南菁歷史的光影隨處躍動。
三拱校門
三拱校門是仿民國當年南菁學校箭炬校門而建,總寬15.8米,高10.3米,青磚罩面,飾以牡丹圖案,盡顯雅致。箭炬之形,含光明崇上之意。南菁自古就是“三吳才籔”之地,人才聚集,群賢畢至。複製移植古老校門,本身就代表著南菁人銘記歷史、傳承文化、繼往開來、做強名品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