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種茶苗
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自古茶樹多生長在氣候濕潤多雨的南方,不宜在乾旱少雨的北方種植,此前西方科學家也曾提出”北緯
30度以北地區不能種茶“的學說。中國古籍上也找不到北方任何種茶歷史的文字記載。
南茶北引構思的提出,得到青島市建設局園林管理處的回響,1957年冬,園林管理處開始茶苗移植試驗,引種的絕大多數是皖南、浙江的良種。 試驗地點是在青島市太平山南麓苗圃中。由於信心不足,加之茶苗啟運時間不當,根部損傷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敗,無一成活。
1958年青島市再次試種茶苗,由杭州引種,在中山公園太平山南麓的空曠地帶試種,出苗率達
70%左右。
1960年,進行茶苗移植試驗工作。
1964年開始在5-7年生的茶樹上,打頂採摘茶葉,加工試製毛茶3斤。
1964年採到了第一批茶籽,1965年播種出苗完全正常,青島茶樹第二代出世。
青島市太平山麓茶苗試種成功。
廣泛推展
青島試種茶苗成功後,全國各地紛紛效仿,北起內蒙古,南到山東,開始廣泛試種茶苗,其中以山東臨沂最為出色。1958年冬,山東省林業廳與臨沂地區林業局從我國南方種茶地區購進茶子5000多公斤,置於室內攤涼,未作任何處理。1959年春分配到臨沂地區的日照大沙窪林場、平台苗圃,蒙陰岱崮林場,平邑萬壽宮林場、明光寺林場等國有林場和沂水上峪,沂源坡丘,莒縣孫由鄉五樓官莊村,蒙陰宮家城子、前城子等大隊及青島市的中山公園。當時由於缺乏種植經驗,出苗後未及時進行有效管理,致使大部分幼苗因凍旱而枯萎死亡,而生態條件較好的青島市中山公園,由於管理認真,2.5畝茶園正常成活。
1965年春,原籍南方並在南方工作過的時任山東省委書記的譚啟龍同志在青島召開會議時,發現了中山公園內1959年種植的茶園,品嘗所制茶葉,色香味均優於南方茶葉。隨後,他便責成山東省商業廳嚴格選擇地形,進行小面積試種。 同年秋,山東省糖業菸酒公司的呂新、陳德熙二人來臨沂,與臨沂地區商業、林業部門的科技人員共同研討種茶事宜。臨沂地區商業局、林業局也專門抽調王恩義、亓以懷、臧協福、夏建立、郭永田五名人員組成了臨沂地區種茶領導小組,由王恩義任組長。種茶小組認真總結第一次種茶的經驗教訓,在省副食品公司的支持下,從浙江、安徽引進茶子,並進行了沙藏越冬處理。1966年春,在日照、莒南、莒縣、蒙陰、費縣、沂水六個縣的二十多個大隊試種茶園90畝,並首次在日照試種成活7畝。
1966年山東臨沂南茶北引試種成功。
1967年,種茶領導小組進一步總結經驗,採取有效管理措施,又在六個縣試種了385畝,成活了308畝,成活率達80%,從此,正式拉開了我市“南茶北引”的序幕。 ·到1976年,全區13個縣中已全部有茶園種植,總面積達46354畝。為推動全區茶葉生產的發展,1978年,建立了臨沂地區茶葉試驗站,成立了地區茶葉協會,專門從事茶葉生產的研究與指導。
1972年9月16日,《人民日報》登載山東省“南茶北引”成功的報導。1973年10月,國家農業部和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在臨沂的日照縣召開了6省區(山東、西藏、新疆、陝西、河北、遼寧)“南茶北引西遷”經驗交流會,與會專家認為山東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這一結論打破了理論界長期認為北緯30度以北不能種茶的歷史。特別是針對我市沂蒙綠茶特點,創造了“區田栽培法”,被《中國茶樹栽培學》(高等學校教科書)肯定為適合北方茶區的栽培法。在1978年全國茶葉區劃會議上將魯東南列入江北茶區,省政府把臨沂地區劃為茶葉生產基地;2013年“沂蒙綠茶”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2015年“沂蒙綠茶”品牌價值達6.68億元,湧現出了臨沂市玉芽茶業有限公司、臨沂市沂蒙春茶葉有限公司、臨沭縣春山茶場、山東蒙山龍霧茶業有限公司、山東沂蒙綠茶業有限公司、蘭山區太公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等知名茶葉企業。到1978年,全省茶園面積達到近7300公頃,以後又在日照、膠南、五蓮、榮成等地安排了茶葉高產栽培攻關試點,促進了茶葉產量的提高。
臨沂市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且山清水秀,地貌良好,素有“山多高,水多高”的特點,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良好,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礦物質元素,特別適宜優質茶的生產。我市屬高緯度茶區,茶樹越冬期比南方長1~2個月,晝夜溫差大,茶樹光合產物積累多,茶樹鮮葉內含成份明顯高於南方茶葉。獨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使臨沂生產的沂蒙綠茶湯色嫩綠明亮,葉形舒展,栗香濃郁,回味甘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素有“葉片厚、耐沖泡、內質好、滋味濃、香氣高”的美譽,得到了國內外茶葉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和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截止到2015年底,茶園面積發展9萬畝,乾毛茶總產3100噸,產品主要有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等,其中名優茶總產1909噸,占61.6%,名優茶產值3.7億元。
1998年,日照市政府提出“打造江北綠茶第一基地”,廣泛種植茶葉,目前,日照綠茶區域內茶園面積已達到12萬畝,茶園面積占到全省的茶園面積半數以上,年產茶葉1500噸,占山東省的50%以上,是山東省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產量連續六年列全省第一,素稱“北方第一茶”。其中東港區巨峰鎮1000畝有機茶已通過歐盟國際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獲得了歐盟市場的“通行證”。
1966年山東臨沂南茶北引試種成功。
莒南綠茶區是臨沂典型綠茶生產基地,1978年莒南綠茶被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評定具有“葉片厚、耐沖泡、香氣高、滋味濃”的優質特徵。目前莒南縣茶園面積己達3萬餘畝,年產優質莒南綠茶100萬公斤。
1995年在第二屆全國博覽會上,莒南綠茶區有5個品種榮獲二項金獎,二項銅獎,並代表山東名茶參加了第二十九屆世界農業博覽會; 1997年在第三屆全國農業博覽會上被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該產品銷往北京、天津、哈爾濱、濟南、青島等各大中城市,深受消費者喜愛,開發前景美好.
1964年青島南茶北引試種成功以後,試種基地轉到青島市嶗山區,試種初期,由於幼苗成活率低,沒能夠普遍種植,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青島市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指導,鼓勵農民打破傳統的種植結構,改良茶葉種植方式。
2004年5月青島市首屆“嶗山茶節”成功舉辦,60多個品種的嶗山茶參展,嶗山萬里江茶、嶗山雲霧茶等十大名茶風靡海內外,嶗山茶文化的研究也在興起。目前,嶗山區茶葉種植面積達12000餘畝。
近年來中國北方各地南茶北引試種成功案例不斷報出,由於氣候,士壤,栽培技術等原因,沒有能夠形成普遍種植的局面,最近的一次是內蒙古喀喇沁旗王爺府鎮於家灣子村的茶樹試種成功。
5個階段
零星種植階段(1952~1961年)
1952年泰安縣率先開始引茶種植於徂徠山。1959年,省商業、農林、供銷等部門從安徽黃山引進茶籽,在東南沿海7個縣種植約330公頃,除青島中山公園所剩幾株外,其餘全部死亡。
計畫引種階段(1965~1970年)
1965年首先在五蓮、青島、臨沂等地試栽,1966年擴大到淄博、煙臺、濰坊、泰安等地。在總結以前引種失敗原因的基礎上,提出種茶的地形必須是背風向陽半山坡,並把好三關,即播種質量關、出苗關和越冬關。1970年種植160公頃,成活率達95%。
擴種和高產攻關階段(1971~1980年)
1972年9月16日,《人民日報》登載山東省“南茶北引”成功的報導。1973年10月,國家農業部和中國農科院
茶葉研究所在日照縣召開了6省區(山東、西藏、新疆、陝西、河北、遼寧)“南茶北引西遷”經驗交流會,與會專家認為山東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這一結論打破了理論界長期認為北緯30度以北不能種茶的歷史。到1978年,全省茶園面積達到近7300公頃,以後又在日照、膠南、五蓮、榮成等地安排了
茶葉高產栽培攻關試點,促進了茶葉產量的提高。
總結提高階段(1980~1990年)
茶園面積大幅度回落,到1980年,全省茶園面積僅剩4700多公頃。1984年,國家取消了茶葉統購統銷,但茶農面對放開後的市場卻束手無策,所產茶葉無處可賣,挫傷了茶農的積極性。省農業廳適時提出了“鞏固提高現有茶園,即使是在東南沿海茶區,發展新茶園也應嚴格選點,進行集約栽培,提高單產,質量第一,講究效益”的發展思路。
面積擴大、質量提高、效益增長階段(1991~至今)
山東省“南茶北引”工作在經歷了引種、發展、回落之後,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又呈現出面積逐年擴大、質量不斷提高、效益顯著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截至2008年,全省茶園面積已達17200公頃,茶葉產量9800多噸,高於相同立地條件下其他農作物收入,效益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茶葉生產已形成了3個優勢區域:東南沿海茶區,主要包括嶗山、膠南、日照、莒南、莒縣、五蓮和臨沭等縣市;魯中南茶區,主要包括沂水、沂南、平邑、泰安、新泰和萊蕪等市縣;膠東半島茶區,主要包括海陽、乳山、文登、榮成、即墨、萊西、平度等市縣。
北茶品牌
南茶北引試種成功以後,在北方出產的茶葉命名為“北茶”,反之為“南茶”,目前北茶品牌主要有沂蒙綠茶,日照綠茶,五樓山雲霧茶,嶗山綠茶,乳山綠茶,莒南綠茶,再詳細劃分:日照綠茶品種以雪青茶為主,嶗山綠茶主要有六大茶類品種嶗山金螺(紅茶)、嶗山香茗(黃茶)、東海龍珠(綠茶)、嶗山龍鬚(白茶)、嶗山紫芽(普洱)、嶗山翠龍(烏龍茶)等等。
主要貢獻者
任介民,男,山東金鄉人,1930年生,農專學歷,中共黨員。自幼熱愛農耕文化與書法、篆刻、詩詞藝術。但以農耕科技文化為畢生職業,以文學藝術為業餘愛好與精神調節劑。原任沂蒙地區茶科技所所長、山東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離休後任山東多家茶葉科技文化單位技術顧問、北京華夏詩聯書畫院高研員、桂林炎黃書畫藝術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國際美聯會員、中國科學發展研究院院士、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其各類作品入編於國內國際130餘部教科文典籍,並獲科技論文國際金獎,詩詞與書法作品獲國際特別金獎、榮譽金獎、中日書法名匠勳章等獎項,並獲愛國藝術家、翰墨丹青藝術家、國際知名書法藝術家、世界華人傑出書法藝術家稱號。
國際合作
1982年原四川省省委書記譚啟龍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推薦山東綠茶,中國農業部派遣時任臨沂茶科技所所長任介民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傳授北茶培植方法,1987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茶苗試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