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苦苣菜(學名:Sonchus lingianus Shih)是菊科苦苣菜屬的植物,基生葉長9.5-22厘米,寬2-6厘米,總苞寬鐘狀,長1.5厘米,寬1厘米。分布於中國大陸的江西、四川、湖北、浙江、雲南、貴州、廣東、湖南、福建等地,生長於海拔65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林緣、灌叢中、山坡荒地、林下和田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南苦苣菜
- 拉丁學名:Sonchus lingianus Shih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科:舌狀花亞科
- 族:菊苣族
- 屬:苦苣菜屬
- 分布區域:江西、四川、湖北、浙江、雲南、貴州、廣東、湖南、福建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有分枝。莖直立,單生,有縱條紋,上部有傘房花序狀分枝,分枝與花梗被頭狀具柄的腺毛及稠密或稍密的白色絨毛。基生葉多數,匙形、長橢圓形或長倒披針狀橢圓形,長9.5-22厘米,寬2-6厘米,下部收窄成翼柄,頂端急尖、鈍或圓形,邊緣有鋸齒或不明顯鋸齒;中下部莖葉與基生葉同形,有翼柄或無,基部半抱莖,向上的葉漸小,寬或狹線形或鑽形;全部葉兩面光滑無毛。頭狀花序少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花序。總苞寬鐘狀,長1.5厘米,寬1厘米,基部被白色絨毛;總苞片3層,外層長披針形,長4-7毫米,寬1-1.5毫米,中內層長披針形,長1.5厘米,寬2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急尖或漸尖,背面沿中脈有1行頭狀具柄的腺毛。舌狀小花多數,黃色。瘦果長橢圓形,稍壓扁,長3毫米,寬1毫米,每面有5條細肋,肋間有橫皺紋,頂端無喙。冠毛白色,長7毫米,基部多少連合。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50米的林緣、灌叢中、山坡荒地、林下和田邊。
分布範圍
分布於浙江(雲和)、江西(上饒、遂川、萍鄉)、福建(長汀)、湖北(合豐、宣恩、宜昌)、湖南(雪峰山)、廣東(信宜、雲浮、連縣、仁化)、四川(萬源、天全、成都)、貴州(望謨)、雲南(勐海、雙江、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