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足聯杯

為了讓旗下俱樂部賽事能夠達到歐洲三大杯那種規模和影響力,南美洲足聯於1992年創辦了足聯杯(Copa Conmebol),這意味著南美俱樂部賽事的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Conmebol”是南美洲足聯的縮寫,“Copa”在西班牙語中是杯賽的意思,此種詞序安排與歐洲聯盟杯的“UEFA Cup”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美足聯杯
  • 外文名:Copa Conmebol
  • 創辦:1992年
  • 停辦:1999年
賽事介紹,冠軍,結局,消失的軼事,

賽事介紹

在賽制上,南美足聯杯也與歐洲聯盟杯有很大程度的雷同,比如參賽球隊一般為上賽季各國聯賽排名中游的球隊,並採取主客場淘汰制。不過,比起歐洲聯盟杯的“隊滿為患”,南美足聯杯的規模顯然就小了許多,16支球隊固定參賽成為永不改變的“主旋律”。
雖然足聯杯在創辦之初有著美好的願望,但比賽形式和球隊資格認證卻不怎么正規。由於解放者杯在上半年舉行,足聯杯在下半年舉行,所以有一些球隊往往在參加完解放者杯的比賽後又去參加足聯杯,但這又與之前它們在本國聯賽所取得的名次不相對稱。再加上南美各國的聯賽結束時間不盡相同,足聯杯的參賽球隊往往讓人無法捉摸。

冠軍

巴阿兩強輪流坐莊
翻開足聯杯的榮譽簿,八屆冠軍球隊全都來自巴西阿根廷,足見南美雙雄深厚的足球底蘊,但仔細比較巴西和阿根廷的參賽球隊,又能發現兩者的不同。阿根廷似乎並不需要河床和博卡青年兩強撐腰,羅薩里奧中央隊等一乾“小字輩”就可以凱旋而回;巴西則不然,傳統豪強幾乎悉數亮相,貝利的母隊桑托斯隊、培養了卡卡的聖保羅隊都有過奪冠經歷,此外格雷米奧、瓦斯科·達伽馬、科林蒂安等所有數得上的巴西強隊都曾到此走過一遭。
歷數足聯杯決賽,多次出現大開大闔的場面。1995年,阿根廷羅薩里奧中央隊和巴西米內羅競技隊在決賽中相遇,結果兩隊在兩回合的比賽中各自在主場灌進對方四球,最終出現了點球決勝的戲劇性一幕。這種瘋狂的表演,恐怕也只有奔放的南美人才做得出來。榮譽不僅是冠軍,足聯杯也設立了金靴獎項,遺憾的是,由於參賽球隊的水平普遍不高,所以金靴獎得主往往是一些無名小輩,大家唯一熟識的也只有後來在米德爾斯堡揚名並效力過馬德里競技隊的大儒尼尼奧。除了最後一屆比賽外,足聯杯的金靴獎得主全部來自當屆冠軍隊,這也反映出南美足球“奪冠靠進攻”的哲學。

結局

多重作用下的消亡
因為解放者杯的存在,足聯杯一直被籠罩在前者的光環之下,始終無法得到更大的關注。這種尷尬的狀況,使得足聯杯的贊助費用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落實,而南美洲足聯又總是作出反反覆覆的決策,足聯杯可謂步履維艱。在1998年共同市場杯創辦之後,由於一些相關協定,參加足聯杯的常客很多去參加共同市場杯了,一些水平更低的球隊不得不臨時補充進來,這使得足聯杯的含金量大幅度縮水。而1999年解放者杯的擴軍(首度達到32支)更是給了足聯杯致命一擊,如果足聯杯再進行下去的話,恐怕就要成為“南美保級杯”了。在這種情況下,南美洲足聯最終決定停辦足聯杯。不過,南美足球向歐洲靠攏的嘗試並沒有停止,2002年,南美聯盟杯(Copa Sudamericana)正式創辦,成為了目前正牌的南美第二杯賽。嚴格來說,南美聯盟杯的前身當是南美足聯杯。

消失的軼事

足聯大師杯
在網球比賽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大師賽的字眼,然而在南美足壇,卻也有一項賽事被稱為大師杯,即足聯大師杯賽(Copa Conmebol Masters)。這是南美洲足聯“別出心裁”創辦的一項賽事,由足聯杯的歷屆冠軍得主在一起進行比賽,然後決出冠軍。實際上,聯盟大師杯只在1996年舉辦了一屆,米內羅競技、博塔福戈、聖保羅和羅薩里奧中央參加,最終聖保羅奪魁。這項迷你賽事的舉辦初衷是為了宣傳足聯杯,吸引更多眼球。但很顯然,這並不符合足球的規律,也許幾年前的冠軍,到今日早已淪為魚腩,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更多關注了。
“最強者”和“不幸者”
足聯杯的頭號球隊非巴西米內羅競技隊莫屬,他們奪得過兩次冠軍和一次亞軍,這支在巴西國內不顯山不露水的球隊,卻在洲際比賽中大放異彩;最不幸的球隊當屬烏拉圭豪門佩尼亞羅爾,作為本國的霸主,該隊曾經五次奪得過豐田杯的冠軍,淪落到足聯杯已經很不幸了,卻還在1993年和1994年的決賽上連續鎩羽而歸,而且創造了決賽輸球的最大比分紀錄(1994年決賽首回合以1∶6負於聖保羅),真是顏面盡失。
奪冠定律
在足球比賽中,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定律存在,足聯杯也不例外:但凡在偶數年進行的決賽,先打主場的球隊都奪得了冠軍;奇數年則恰恰相反,先打客場的球隊才能笑到最後。而隨著1999年足聯杯的停辦,這條定律再也無法被打破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