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草原虎貓

南美草原虎貓

南美草原虎貓(學名:Leopardus colocolo):共有8個亞種。頭體長42-79厘米,尾長22-33厘米;體重3-3.7千克。背部有長長的鬃毛長達7厘米,當它們緊張時立即直立。臉部較寬,耳朵平而且尖。外表顏色差異較大,有三種色形:銀灰色帶光澤的、紅棕色並帶有斑紋的和全黑色形。在阿根廷,草原虎貓的毛髮變長了,底色黃棕,斑紋也不那么明顯;在巴西,它們的毛色則偏紅棕,儘管年幼時它們的身上還有深色的斑紋裝飾,到了成年後,卻僅能在四肢和腹部看見還未完全消褪的斑紋了。

主要捕食小型哺乳動物齧齒動物、地棲鳥類,甚至家禽。也會捕食蜥蜴和比較大的昆蟲。分布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厄瓜多、巴拉圭、秘魯和烏拉圭。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南美草原虎貓頭體長42-79厘米,尾長22-33厘米;體重3-3.7千克。背部有長長的鬃毛,長達7厘米,當它們緊張時立即直立,形成的外觀遠遠大於其實際尺寸。南美草原虎貓總體的模樣看起來就像是穿了厚厚的毛大衣的家貓。不過它們的體型還是比家貓大了些。它們的四肢不長,卻顯得粗壯,尾巴大約不到身長的一半,像個毛絨絨的刷子。頭部較小,臉比較寬,吻部也相對較短。它們長著一對漂亮的琥珀色大眼睛,在鼻子和眼睛周圍往往還繪有一圈白毛。耳形較尖,耳背呈暗色,不過通常在北部地區生活的草原虎貓才會跟大多數貓科動物似的,在耳朵背後個白點。兩條顯眼的條紋從眼睛處延伸,穿過臉頰,在喉嚨下面交匯。一般來說,前肢和後肢具有獨特的棕色帶,短而濃密的尾巴具有相當模糊的棕色或黑色環。
南美草原虎貓的毛色多變,在安第斯山脈附近生活的草原虎貓毛髮底色呈灰色,身上還披著略微偏紅的斑點或斑紋。在阿根廷,草原虎貓的毛髮變長了,底色黃棕,斑紋也不那么明顯;在巴西,它們的毛色則偏紅棕,儘管年幼時它們的身上還有深色的斑紋裝飾,到了成年後,卻僅能在四肢和腹部看見還未完全消褪的斑紋了。

棲息環境

在草原上生活。除了低地雨林,棲息於南美西南部的濕潤森林 、開闊林地、沼澤、灌木叢中,包括寒冷貧瘠的巴塔哥尼亞地區。

生活習性

南美草原虎貓主要在夜間活動,是一種擅長的攀岩者,非常兇猛,行動也很敏捷。以捕食小型哺乳動物為主,主要吃齧齒動物和豚鼠、也捕捉地棲鳥類,甚至家禽,也會捕食蜥蜴和比較大的昆蟲。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美洲西南部,厄瓜多、秘魯、巴西、玻利維亞、智利、巴拉圭、烏拉圭和阿根廷。 哥倫比亞南部也有分布。
南美草原虎貓
南美草原虎貓分布圖

繁殖方式

南美草原虎貓在二歲時性成熟,繁殖期從4-7月,妊娠期80-85天,每次會產下1-3個小貓,平均壽命為9年,最長達16年。

亞種分化

南美草原虎貓(8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南美草原虎貓巴拉圭亞種
Leopardus colocolo braccata
Cope, 1889
2
南美草原虎貓阿根廷亞種
Leopardus colocolo budini
Pocock, 1941
3
南美草原虎貓指名亞種
Leopardus colocolo colocolo
Molina, 1782
4
南美草原虎貓玻利維亞亞種
Leopardus colocolo garleppi
Matschie, 1912
5
南美草原虎貓烏拉圭亞種
Leopardus colocolo munoai
Ximenez, 1961
6
南美草原虎貓巴塔哥尼亞亞種
Leopardus colocolo pajeros
Desmarest, 1816
7
南美草原虎貓厄瓜多亞種
Leopardus colocolo thomasi
Lönnberg, 1913
8
南美草原虎貓智利亞種
Leopardus colocolo wolffsohni
García-Perea, 1994

種群現狀

南美草原虎貓在烏拉圭,南美草原貓曾一度被宣布滅絕,或許還有少量倖存者繼續頑強地生存。該物種也是毛皮貿易的犧牲品。鑒於它們的數量日漸稀少,國際貿易組織在1987年頒布法令,停止了南美草原虎貓的國際毛皮貿易。如今各地的南美草原虎貓境況不同,例如在秘魯它們被列為“瀕危”;在巴拉圭,它們被列入“稀有”。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和巴拉圭等國家都明令不得捕殺它們,而在秘魯,對它們的狩獵也在管制當中。1976-1979年間,有78000張南美草原貓的皮被出口,1980年開始獲得保護,皮毛交易已經被禁止。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