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8戶,有鄉村人口242人,其中男性130人,女性112人。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60人,白族13人。其中農業人口242人,勞動力19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0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
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6.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7.36%。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1.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甘蔗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核桃、膏桐產業。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451畝(其中:田121畝,地330畝),人均耕地1.86畝,主要種植甘蔗、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4,9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2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99畝,主要種植茶葉、核桃等經濟林果;草地面積157畝;荒山荒地2,570畝,其他面積216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
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6.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7.36%。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1.59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53.52萬元,占總收入的65.60%;
畜牧業收入16.54萬元,占總收入的 20.27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2頭,肉牛4頭,肉羊120頭);
林業收入7.17萬元,占總收入的8.79%;第二、三產業收入4.36萬元,占總收入的5.34%;工資性收入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9元,農民收入以甘蔗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 5.21 %),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5人。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2.2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5000元(人均20.83元),一事一議籌勞110個(勞均0.5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58戶通自來水。有58戶通電,不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和91.38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戶(分別占總數的 48.28 %和8.62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1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2輛,有拖拉機5輛。
全村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畝,有效灌溉率為 11.09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1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勐堆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21公里。
村民的
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1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51畝(其中:田121畝,地330畝),人均耕地1.86畝,主要種植甘蔗、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4,9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2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99畝,主要種植茶葉、核桃等經濟林果;草地面積157畝;荒山荒地2,570畝,其他面積216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3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核桃、膏桐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8戶,共鄉村人口254人,其中男性142人,女性110人。其中農業人口254人,勞動力19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58人,白族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1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勐堆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21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人,其中小學生18人,中學生12人。該村無文化活動室、無圖書室、無業餘文娛宣傳隊。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2.2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5000元(人均20.83元),一事一議籌勞110個(勞均0.5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核桃、茶葉、膏桐產業,鞏固提升甘蔗產業,加快養殖業發展。
地圖信息
地址:臨滄市鎮康縣勐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