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磻下登自然村

南磻下登自然村,隸屬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銀橋鎮磻溪村,屬於壩區。距離鎮2.00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海拔1,978.00米,年平均氣溫15.40℃,年降水量86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蠶豆等農作物。有耕地688.40畝,其中人均耕地0.70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38戶,有鄉村人口1036人,其中農業人口1036人,勞動力64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2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486.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45.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磻下登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銀橋鎮磻溪村
  • 面積:0.78 km
  • 人口數量:1036人
  • 海拔:1,978.00米
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發展重點,

地理位置

南磻下登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88.40畝(其中:水田688.40畝),人均耕地0.70畝,主要種植水稻、蠶豆等作物;水面面積7.00畝,其中養殖面積7.00畝;其它面積48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視,無路燈。有238戶飲用井水。有238戶通電,有22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20戶占農戶總數的9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0戶(分別占總數的97%和89%)。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8.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
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拖拉機8輛,機車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88.4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88.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6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86.7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3.40萬元,占總收入的5%;畜牧業收入525.00萬元,占總收入的15%;漁業收入147.00萬元,占總收入的5%;第二、三產業收入2,641.32萬元,占總收入的76%;工資性收入7.62萬元,占總收入的1%。
農民人均純收入4,145.00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6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6人,在省內務工40人,到省外務工6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38戶,共鄉村人口1036人,其中男性505人,女性531人。其中農業人口1036人,勞動力645人。
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族1035人,其他民族1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98人,參合率97%;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
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30戶,占農戶總數的97%。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磻溪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銀橋一中中學。
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1.50公里。
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0人,其中小學生70人,中學生30人,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集體經濟差、農民收入增收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是加快田園化建設步伐,改善交通狀況,實施人畜飲水工程建設,綠化美化村容。
二是調整最佳化全村一、二、三產業的構成及質量,圍繞市場需求,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大科技推廣力度,調整種植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含量和綜合效益。
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開發湖濱帶觀光度假旅遊產業,並將其培植成本村的支柱產業,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流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