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花葉病毒

南瓜花葉病毒

南瓜花葉病毒 學名Squash mosaic virus

異名squash mosaic comovirus;muskmelon mosaic comovirus;cucurbit ring mosaic virus;muskmelon necrotic mosaic virus;pumpkin mosaic virus, watermelon stunt virus ;Cucurbitavirus maculanas;Marmor melonis;Vegetable marrow mosaic virus

英文名Squash mosaic virus

絕大多數葫蘆科植物都易感染南瓜花葉病毒。

實驗顯示,它還可以侵染其它屬的植物:莧屬植物(Amaranthaceae)、藜科植物(Chenopodiaceae)、水生植物(Hydrophyllaceae)和傘狀花科植物(Umbelliferae)。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瓜花葉病毒
  • 外文名:Squash mosaic virus
  • 別名:Vegetable marrow mosaic virus
  • 類型:病毒
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況,形態特徵,傳播途徑,檢疫與防治,實驗寄主範圍 :,血清學:,DAS-ELISA:,電子顯微技術:,

分布

廣泛分布在西半球,有一種來自以色列。因為它是種子攜帶的一類病毒,它可能已經傳播到任何從西半球引種的國家和地區。在這些新的地區,除非沒有昆蟲介體出現,它才有可能不被傳播。在中國的陝西和新疆都出現過但沒有更詳細的報導。

寄主植物

自然寄主僅限於葫蘆科,該科的絕大多數植物都易感染南瓜花葉病毒。實驗顯示,它還可以侵染其它屬的植物:莧屬植物(Amaranthaceae)、藜科植物(Chenopodiaceae)、水生植物(Hydrophyllaceae)和傘狀花科植物(Umbelliferae)。
診斷寄主:
葫蘆科瓠果類植物(夏南瓜)。感病嚴重的植物通常葉片變形、有系統花葉和環狀病斑,果實變形。
柑橘類的lanatus (C. Vulgaris)。免疫和在受侵染部位形成壞死病斑。
Cucumis sativus (黃瓜)。系統性的葉脈中空,黃色的葉脈鑲邊和黃色的斑點。
傳播寄主:
葫蘆科瓠果類植物。通常使用小甜南瓜或早熟多產的直脖南瓜。
實驗寄主:
該類病毒可以被葫蘆科瓠果類植物受系統侵染的比例實驗鑑定。顯然,無局部病斑的寄主已經被套用。但是,早熟黃色夏彎脖南瓜受病毒侵染或通常出現褪綠局部病斑。
株系:
許多株系已經通過寄主反應被區別開來。Freitag (1941,1956)區別了該類病毒,在南瓜中引起嚴重的水泡,發生在加利福尼亞的海濱地區。葫蘆環斑花葉病毒,在加利福尼亞中部山谷,能夠在南瓜上引起環狀壞死斑。Lindberg 等(1956)證明後一種病毒是南瓜花葉病毒的一個株系,它也是一種典型的甜瓜花葉病毒和潛伏性的甜瓜花葉病毒。可以系統侵染柑橘類lanatus的西瓜矮小病毒株系,已經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被發現(Nelson, Matejka & McDonald,1965)。1963年,Cohen和Nitzanv在以色列鑑定出一種引起輕微黃色花葉的植物病毒Ecballium elaterium, 該病毒也屬於南瓜花葉病毒屬病毒。

危害情況

這類病毒中的任何一種都可以引起南瓜花葉病害,其症狀是受侵染的植物可能不出現症狀或者出現環斑,嚴重的出現水泡狀斑點,偶爾還有葉片變形和突起,有的出現葉綠素分布不均,葉面出現黃斑或深淺相間斑駁花葉,有時沿葉脈葉綠素濃度增高,形成深綠色相間帶,嚴重的致葉面呈現凹凸不平,脈皺曲變形。一般新葉症狀較老葉不明顯。病情嚴重的,莖蔓和頂葉扭縮,果實染病出現褪綠斑。開花結果後病情趨於加重。

形態特徵

植物的易感染階段和部分
症狀
階段:花期、 結果期 、 幼苗期、生長期
部分:整株植物 葉片 果實和豆夾
形態與組分 :正二十面體,直徑30-33nm,有上層(T)、中層(M)和下層(B)3種顆粒。粒子分子量4500000(T)、6100000(M)和6900000(B)。沉降係數57S(T)、95(M)和118(B)。等電點pH4.65。擴散係數 1.31×10-7厘米2/秒。A2606.8(M)和8.05(B)。核酸為單鏈RNA,含量0-2%(T)、26.8%(M)和34.8%(B),分子量1600000 (M)和2400000(B)。G:A:C:U=22.5: 31.6:16.2:29.5。蛋白質含 量100%(T)、73.2%(M)、62.5%(B)。

傳播途徑

靠葉甲類昆蟲(Diabrotica spp. 和Acalymma spp.)傳播,一種coccinellid甲蟲和蚱蜢。在可能的時期飢餓的昆蟲只需5分鐘就可以獲得病毒。即便需要,潛伏期最長也不會超過10個小時。接種進入時間少於24個小時。如果時間更短,則病毒不能被檢測到。病毒侵入10~15天后可以維持20天左右。接種時間越短更短的保持期。
病毒通常通過Cucurbita moschata,C. Pepo,C. Maxima C. Mixta 和 Cucumis melo的種子傳播。商業化和實驗性種子生產通常產生大約1%的受感染幼苗,但是最多也可以達到94%。西瓜矮小株系比其它種類的南瓜花葉病毒株系更依賴於種子傳播。

檢疫與防治

檢疫方法

實驗寄主範圍 :

SqMV寄主範圍有限且不能在鑑別寄主上引起局部斑,這一點常用來區分它與其它葫蘆科病毒。
內含體:
SqMV能產生液泡的內含體,該內含體用Azure A染色成紅色,用橙色和綠色同時染色成綠色(Christie and Edwardson, 1977)。

血清學:

SqMV具有很強的免疫原性。已區分出兩個SqMV血清組,它們與被感染的葫蘆科的範圍和症狀有一定的關係,也與種子傳毒的能力有關。Group I (SqMV-I), 即瓜系,和SqMV的西瓜株系,在瓜類上產生明顯的症狀而在南瓜和西瓜上則症狀輕微。SqMV-I在瓜類上,南瓜上和西瓜上靠種子傳毒(Nelson and Knuhtsen, 1973a,b) 。Group II(SqMV-II),南瓜株系,在南瓜上產生明顯的症狀而在瓜類上則症狀輕微。Group II不侵染西瓜。該組中靠種子傳毒的很有限。
從菌株鑑定來看,血清學比症候學更可靠,因為瓜類和南瓜用任一菌株接種,其症狀一樣。然這些菌株可通過免疫擴散試驗中刺激物的生成來區分。假若血清是用來對抗降解粒子的話,該病毒可能會被SDS免疫擴散技術探測到 (Purcifull et al., 1981, 1988)。特定的抗體(碘125)是用來區分種子的品質和SqMV (15-25%)的侵染。

DAS-ELISA:

敏度變化為5 to 20 ng, 是大量葉樣常規檢測和標定種子份額的適當方法(Franken et al., 1990; Lange et al., 1983, 1989; Nolan and Campbell, 1984)。該方法能從100多粒健康的種子中將1粒侵染的種子鑑別出來。比較多的種子比葉片 更能產生陽性反應。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單粒種子的污染的種皮或紙層能與ELISA反應,但並不引起幼苗感染(Alvarez and Campbell, 1978)。一個兩步策略已被提議去精確測定種子的傳毒效率:首先對50-100粒可能帶毒種子做ELISA檢測,然後將陽性反應的種子發芽,長成幼苗後或者在接種10天后進行ELISA檢測,或者3星期以後進行症狀觀察。

電子顯微技術:

病毒粒子存在於寄主植物的任何部分。粒子球形,直徑28-30 nm,側面有角。空粒子也能看到,免疫吸附電子顯微鏡法已做為一種快速檢測病毒方法開始使用,儘管該方法不能用於大量樣品的檢測,但它絕對能夠從1000粒健康種子中將1粒感病種子區分出來(Lange et al., 1983; Zheng et al., 1984)。
防治方法
(1) 從無病株留種子,防止種子傳毒。
(2) 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蚜蟲、葉甲等。
(3) 商品種子用10%磷酸三鈉浸種20分鐘,水洗後播種。
一種防治南瓜花葉病的藥劑
(4)發病初期開始噴灑20% 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83增抗劑100倍液,5%菌毒清水劑4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注意:由於南瓜花葉病毒是種子帶毒的,當葫蘆科植物被用來當其它病毒的寄主時,要謹防南瓜花葉病毒的干擾。將該病毒與其它兩種通常發生在葫蘆科植物上的病毒區別開來時很容易的:黃瓜花葉病毒有廣泛的寄主範圍(包括心葉煙和豇豆)和蚜蟲傳播;西瓜花葉病毒具有彎曲的纖維狀顆粒,而且也是蚜蟲傳播。南瓜花葉病毒可以用來自受感染植株的粗提汁液進行凝膠擴散血清學測試方法簡便快速地識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