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細菌性葉枯病是由甘藍黑腐黃單胞菌瓜葉斑致病變種引起的、發生在南瓜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水漬狀褪綠小斑點,近圓形或多角形直徑約1-2毫米,對光看可見密集的、非常明顯的淡黃色小點,後期出現穿孔。
南瓜細菌性葉枯病主要通過種子帶菌傳播蔓延。保護地4-5月、露地6-7月容易發病,葉色深綠的品種發病重,大棚溫室內栽培時比露地發病重。
南瓜細菌性葉枯病的防治應採取應對種子消毒,用抗病品種和加強栽培管理為主,結合化學防治的綜合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瓜細菌性葉枯病
- 病原:甘藍黑腐黃單胞菌瓜葉斑致病變種
- 為害作物:南瓜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
為害症狀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種子消毒
- 加強栽培管理
- 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用基質穴盤育苗,培育壯苗。定植前利用夏秋晴天高溫季節深翻曬土壤,亦可利用夏秋季晴天高溫密閉日光溫室一周消毒。
- 增施腐熟農家肥,氮磷鉀配合使用;定植前每座面積667平方米溫室施腐熟農家肥5-7方、氮肥10-15千克、磷酸二銨20千克、鉀肥10-15千克。南瓜開花結果期結合滴灌水開始追肥。以後每隔7-10天追肥一次,每次每座面積667平方米溫室追氮肥3-4千克。拉秧前15天停止追肥。
- 採用高壟地膜覆蓋栽培,適時適量放風排濕,收穫後清潔田園。調節室內溫濕度,上午溫度控制在28-30℃,濕度60-70%,超過30℃時放風;下午溫度保持在20-24℃,濕度60%左右;前半夜溫度保持在15-20℃,濕度低於85%;後半夜溫度保持在12-15℃,濕度90%左右。在入口處設定石灰隔離帶。
- 套用膜下滴灌、膜下溝灌技術,避免大水漫灌。南瓜定植後至生長前期適當少澆水,提高地溫,控制濕度,促進根系生長;生長中後期適當增加澆水次數。陰天不澆水,晴天多放風。白粉病發生時,可在南瓜行間澆小水,提高空氣濕度,同時結合噴藥,能控制病害。採用滴灌設施的溫室南瓜定植後至開花前每隔5-7天滴一次水,開花結果後每隔2-3天滴一次水,每座面積667平方米溫室每次滴水量1.5-2.0立方米;採用膜下溝灌的溫室10-15天灌水一次,每次灌水量15-2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