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王力村高蹺會

南王力村高蹺會

南王力村高蹺會,流傳在廊坊市廣陽區的民間舞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王力村高蹺會
  • 地理標誌:廊坊市廣陽區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南王力村高蹺會
編號: 5—3—5
名錄類別: 民間舞蹈
申報地區: 廊坊市廣陽區

名錄簡介

廊坊市廣陽區南王力登雲老會,俗稱“高蹺會”,在集體演出時配以小車會、秧歌會、龍燈等活動,以高蹺會為主要活動方式,配有會旗。早在清朝年間,京南高蹺會在本村盛行,那時候沒有具體的組織,只是幾個年輕人會耍,耍一些絕活,老百姓叫“瘋高蹺”,後來來了一位尋訪的老人到此處,根據“瘋高蹺”的特點加以正規化,因表演者踩著高蹺能在一兩米的台子上上下自由,類似登雲,所以形成今天的登雲老會,也就是“高蹺會”。當時最有名的是被稱為“傻大掛子”和“鐵腿釘”的兩位藝人,曾進過皇城演出。高蹺會因為帶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以十五歲到二十五歲的年輕人為主。
南王力村高蹺會
南王力村所用的高蹺總長一米二,表演時雙腳離地八十公分。其特點是蹺棍技藝過硬,具有體系完備的唱腔、唱詞,無曲譜,傳授方式以口傳心授為主,內容豐富,內涵深刻。集“歌、舞、戲、雜技、武術”五門藝術形式的精髓,自成體系,表演風格豪放而詼諧,技藝精湛,可觀性強。南王力村高蹺的角色有十二種,每個角色扮演的人物都不一樣,服裝也不一樣,各有表演套路和工整唱詞,並有文蹺和武蹺之分。文蹺注重唱功,音樂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武蹺則強調動作技巧,有“劈叉”“蹲樁”“躥桌子”等絕活。
南王力村的高蹺會配有鑼鼓四件套伴奏,還有許多唱詞,都配有曲調,但是這些曲調無法記錄,全憑口傳心授。至今保留的唱詞有《出場曲》、《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封侯掛印》、《借東風》、《樵夫曲》、《五更》、《十個字》、《白猿偷桃》、《孟良盜骨》、《八仙慶壽》、《晚景》、《大哭馬》、《武扇》、《先生曲》、《道場曲》等。
南王力村高蹺會屬南王力村獨有,所跳內容、情節和唱詞周邊地區罕見,高蹺會自成立以來唱詞一直沿用舊唱詞,保持原有特色,古樸而婉轉動聽。高蹺會旨在傳承發揚,密不外傳,深受人們的愛戴和擁護。會規嚴格,有不良惡習的不準進會。幾百年來高蹺會為豐富了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也為淨化民風起到了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