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勛,1946(1947)年手稿命名;中國地質學編輯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56年介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營兒組
- 時代:T3
- 特徵:灰綠、黃綠色和少量褐紅色砂岩
- 命名人:李樹勛
李樹勛,1946(1947)年手稿命名;中國地質學編輯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56年介紹。
李樹勛,1946(1947)年手稿命名;中國地質學編輯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56年介紹。時代T3特徵為灰綠、黃綠色和少量褐紅色砂岩、粉砂岩、泥岩與頁岩、碳質頁岩及煤線互層,夾含礫砂岩與菱鐵礦結核。含植物:Ne...
羅中舒,1959年介紹。特徵 炭洞溝組為暗綠、黃綠色砂岩、礫岩,夾紫紅色頁岩的地層。偶夾煤線。含植物等化石。與下伏變質岩和上覆窯街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厚184-280米以上。同物異名 南營兒組。
命名 葉連俊、關士聰,1944年命名於甘肅省天水縣的後郎廟(葉連俊、關士聰,1944,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專報,甲種第19號,1-72)。已解體,上部歸炭和里組,下部歸南營兒組,廢棄。分布範圍 西北,甘肅省。
乾柴溝組[2]乾柴溝組[2]是甘肅燃化局中心實驗室地質組於1975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甘肅燃化局中心實驗室地質組,1975年命名,徐福祥,1976年介紹,與南營兒組同物異名,已停用。分布範圍 西北,甘肅省。
含植物化石:Neocalamites nathorsti,Clathropteris meniscioides,C. pekingensis,Cladophlebis sp.。該群以河流相、湖相沉積為主夾沼澤相。不整合於南營兒組之上;平行不整合或整合於中間溝組之下。厚100-1000米以上。
西大溝組,命名時間是1936年,命名人是孫健初。特徵 為一套灰色、淺灰色石英砂岩、頁岩不等厚互層。產植物孢粉、葉肢介、昆蟲及魚鱗等化石。整合覆於丁家窯組或不整合覆於前丁家窯組地層之上,整合伏於南營兒組之下。厚235-1381米...
炭和里組的特徵為不整合於東河群及郎木寺組之下,平行不整合於南營兒組之上。由黃褐、淡黃、土黃、黃綠色砂岩、礫岩夾灰綠色砂岩、礫岩、薄煤層組成的含煤碎屑岩。命名:甘肅煤田一四九、一三三隊,1973年命名。徐福祥,1975年介紹。層...
,Coniopteris cf. hymenophylloides,Cladophlebis fantzuensis,Todites cf. denticulate,Baiera gracilis等。下與南營兒組平行不整合;上與龍鳳山組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或整合接觸,或直接超覆於龍首山岩群之上。厚145-103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