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9年4月,南灣以西的南灣村、譚廟村、松樹坦村屬信陽縣馮家莊區睡仙橋鄉管轄。
1952年,南灣劃歸信陽縣雙井區睡仙橋鄉管轄。
1953年,建立南灣鎮。
1956年5月,設立南灣鄉,屬雙井區。
1956年5月,建立南灣中心鄉。
1957年,南灣鄉從信陽縣轄區內劃出,移交信陽市管轄。
1958年2月,南灣地區先後建立了一社、二社、紅星、和孝營等6個高級農業合作社;同年8月,市郊鄉又將其合併成立了市郊人委紅旗公社。
1960年,成立信陽市南灣分社。
1962年,南灣分社從信陽城市劃出建立了南灣公社。
1970年,五星和南灣兩個公社合併為信陽市郊區公社。
1983年,改南灣鄉。
1992年,南灣鄉和孝營村委託金牛山管理區管轄。
1998年,撤地建市,南灣鄉劃屬溮河區。
2003年6月,南灣管理區成立,南灣鄉由南灣管理區託管。
2004年5月,改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南灣街道轄南灣1個居民委員會,二號橋、肖家河、松樹坦、南灣、二十里橋、譚廟、鄭家沖、石山嘴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個居民小組、8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南灣街道下轄5個社區和4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南湖大街229號。
地理環境
南灣街道地處
溮河區西部,東與
金牛山街道相連,南瀕南灣湖與
溮河港鎮相望,西與
董家河鎮為鄰,北與遊河鄉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千米,總面積35.42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南灣街道轄區總人口1834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392人,城鎮化率29.4%,另有流動人口950人。總人口中,男性9207人,占50.2%;女性9133人,占49.8%;14歲以下2852人,占15.6%;15~64歲13894人,占75.8%;65歲以上1594人,占8.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7878人,占97.5%;有回等3個少數民族,共462人,占2.5%。2011年,人口出生率9.7‰,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5.4‰。
經濟
綜述
2011年,南灣街道財政總收入4437萬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20萬元,比上年增長12%。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4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7萬元。
農業
南灣街道有農業耕地面積4180畝,人均0.4畝;林地面積2.9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4545萬元。比上年增長5.04%,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03%;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522噸,人均190千克,其中水稻240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油料作物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年末存欄3247頭、家禽飼養量10.9萬羽。2011年,豬肉342噸,禽肉98噸。
工業
2011年,南灣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5.28億元,比上年增長29.1%;工業增加值1.4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5.4%。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實現工業增加值5530萬元,比上年增長29%。
商業
2011年,南灣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285萬元,比上年增長13.9%。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南灣街道有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300人,專任教師40人;國小9所,在校生1600人,專任教師113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594人,專任教師49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960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南灣街道有公共圖書室(農家書屋)8個,建築面積850平方米,藏書15000冊。
2011年末,南灣街道廣播綜合覆蓋率80%,有線電視用戶2898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南灣街道有衛生院1家;病床3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7張。專業衛生人員10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0%。
社會保障
2011年,南灣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6戶,人數189人,支出35.8萬元,比上年增長1%,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12.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5%。社區服務設施9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5個。
2011年,南灣街道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7戶,人數520人,支出51.8萬元,比上年增長7.6%,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3人,支出3.0萬元,比上年增長20.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3人,支出3.3萬元,比上年增長9.6%;農村醫療救助44人次,共支出5.4萬元,比上年增長54.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3134人,參合率97.6%。
交通
南灣街道交通便利,境內有南湖大街、南翔路等道路過境。
歷史文化
南灣街道因境內南灣湖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