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牡蠣,廣東省南澳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南澳牡蠣蠣殼:色澤呈翠綠色,呈近等腰三角形,左右對稱,殼長在6厘米以上,重量25克以上;蠣體:肉質飽滿、細嫩,呈乳白或灰白色,無寄生蟲;口感:鮮美、細嫩,多吃不膩,素有“海洋牛奶精品”美稱。
2011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南澳牡蠣”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澳牡蠣
- 外文名:Nan'ao oysters
- 產地名稱:廣東省南澳縣
- 品質特點:鮮美、細嫩,多吃不膩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第197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1年12月26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南澳牡蠣蠣殼:色澤呈翠綠色,呈近等腰三角形,左右對稱,殼長在6厘米以上,重量25克以上;蠣體:肉質飽滿、細嫩,呈乳白或灰白色,無寄生蟲;口感:鮮美、細嫩,多吃不膩,素有“海洋牛奶精品”美稱。
產地環境
南澳牡蠣產自廣東省南澳縣,南澳縣是廣東省的海島縣,由南澳主島及附近35個小島嶼組成。海島地處廣東省東部、閩粵交界、南海與台灣海峽交界的海域上,有著十分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生物達7000多種,海島周圍的灘涂以泥和泥沙質灘涂為主,島周圍島礁的優勢種群為褶牡蠣,其次為近江牡蠣,其分布可及淺海水域。由於南澳獨特的自然環境,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生物餌料多樣,為南澳牡蠣養殖生產提供充足浮游生物。
歷史淵源
1984年從青島引進太平洋牡蠣種苗,在深澳白沙灣西南側灘涂海區開展木樁式吊養試驗,當年試驗獲得成功。
1997年,程村蚝農開始用膠絲繩粘蚝棚架式吊繩養殖法養殖牡蠣。
1999年8月4日,中央五部委批准在南澳設立國家級科技興海示範基地和三倍體牡蠣育苗養成中試基地。
生產情況
2005年,蠣養殖面積達2.1萬畝,占全縣養殖面積51%,養殖產量3.78萬噸,占全縣養殖產量70.4%。
截至2015年底,整個養殖基地僅吊養的太平洋牡蠣面積就達4000畝,年總產量1萬噸,產值1000萬元。
產品榮譽
2011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南澳牡蠣”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南澳牡蠣產地範圍為廣東省南澳縣南澳主島和35個小島嶼的周邊海域,東經116°39′至117°19′,北緯23°10′至23°32。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太平洋牡蠣(Crassotrea gigas)。
二、養殖環境
養殖海域潮流暢通,無工農業生產及生活廢水污染,水溫10℃至32℃,海水鹽度13‰至32‰,水深3.5米至10米,退潮時不得低於1.5米,pH值6.2至8.5。
三、養殖技術
苗種:來源於保護區範圍內天然採集。
採收:養殖周期9至12個月,起捕規格:殼長不小於6厘米。
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質量特色
感官特色:礪殼翠綠色,礪體肉質呈乳白,口感鮮美、細嫩,內體邊緣有一輪淡黑色。
理化指標:蛋白質≥14%,脂肪≤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南澳牡蠣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南澳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南澳牡蠣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