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是宋代劉子翬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開頭兩句,寫游溪賞景的心情;中間兩句,集中筆力描寫溪水,景色逼真;最後兩句,寫游溪所感,由視覺轉為聽覺。全詩寫得自然流暢,生動活潑,清新雋永,極有情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溪
- 作者:劉子翬
- 創作年代:宋代
- 出處:《全宋詩》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溪
聊為溪上游,一步一回顧。
悠悠出山水,浩浩無停注。
唯有舊溪聲,萬古流不去。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南溪:今無考,或系作者故鄉的一條“名不見經傳”的河流。
2.聊:這裡當作“閒暇”解。
3.顧:回頭看。
4.悠悠:不疾不徐的樣子。
5.浩浩:無窮無盡的樣子。指水流的勢頭無窮無已。註:流。
6.唯有:只有。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閒暇中來到這南溪遊玩,這溪水引得我一步一回頭。
滑涓流淌的南溪之水不緊不慢地出山而去,匯成浩蕩之勢一刻也不再停留。
只有那舊溪里的溪水的聲響,千年萬代始終在那裡,沒有流走。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未詳。劉子翬是南宋理學家,青年時期,他從事過抗擊金兵等軍事、政治活動,壯年以後以居家講學為主,歸隱家鄉武夷山。有一次,劉子翬帶著長久隱居的寂寞來到故鄉的南溪,由南溪水的流注和聲響領悟了某種哲理,於是寫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作為理學家的劉子翬寫作的一首寫景抒懷明理的小詩。
理學家做詩也往往不脫義理之言。許多理學家言理之詩作因徑以理語入詩,作品便成為“語錄講義之押韻者耳”(劉克莊語)。但也有一些理學家的詩作能夠以形象運筆、攄寫真性情,從而形成詩美與理趣兼具的優秀之作。《南溪》一詩,即屬此列。
其實,理學家也並非無七情六慾,美的景色與事物也同樣使他們的心靈獲得審美陶醉。“聊為溪上游”,在這無心閒遊中,秀美的自然風光令之神往陶醉,“一步一回顧”從審美主體的角度寫出詩人對景色依戀之深,此時詩人早已神化物中,與物同遊了。同時這也是對南溪景色之絕美的暗示化的不寫之寫。
下面的三、四兩句著眼於客體景物,進行客觀摹寫,但作者於秀美的南溪風光卻選擇了一個別有會心的特定角度:溪水的流態。“悠悠”側重描摹溪水流動的潺湲、閒靜。而“浩浩”則描摹出了眾多溪流交匯後的溪水的奔騰流勢,溪水日夜不捨地奔向自己的歸宿,這或許引發著作者”逝者如斯夫”的深刻感慨。
詩作最後兩句筆鋒折轉,由溪水流勢轉寫溪流之聲。溪水日夜流逝,永無停留,而溪流之聲卻時時可聞,亘古長存,不隨流水消逝。作者在這首小詩中似乎沒有明確地點示什麼哲理,但在這種別有深意的對景色的描摹中又給讀者留下了思索和回味的廣闊空間和餘地,讀者盡可以結合自身獨特的閱歷和生存體驗去填充這藝術化的文本空白。讀者或許可以領略到"變”與”不變”的辯證存在;或許可以感悟到”物是人非"的生存滄桑;或許可以洞見到矢志不移的生存信念。
名家點評
徐州師範學院教授朱宏恢:世上有變化動盪的如溪水,也有一成不變的如溪聲。至於究竟寄寓什麼感慨,只有讀者自己去想像了。詩人將深意寓於景中,不落言筌,故有理趣而無理障。錢鐘書先生說:“劉子暈卻是詩人里的一位道學家,並非只在道學家裡充個詩人。”(《宋詩選注》)乃是中肯之論。(《宋詩精華》)
杭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蕭瑞峰:接受美學告訴我們,作為信息的接受者和反饋者,讀者在文學欣賞過程中,可以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展開想像,進行藝術的再創造,以補充作者留下的空白。通常所說的“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其意略同。正因為這樣,劉子暈在這首詩中寄寓的究竟是什麼感慨?今天已難以指實,也不必指實。但藉助詩中的意象,我們卻可以調動自己的藝術思維,領悟到關於社會、人生的某些哲理。“唯有舊溪聲,萬古流不去。”把這視為對某種信守不移的人生信念的寫照,或者視為對某種一成不變的社會現象的比況,雖然未必契合作者的本意,卻並不違背接受美學的原理。(《宋詩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劉子翬(1101—1147),字彥沖,號屏山,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隱居於屏山潭溪,詠歌自適,講學不倦。朱熹嘗從其學。有《屏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