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該橋於2009年10月28日,
南淝河大橋建設工程啟動,預計2011年11月28日竣工通車,工期25個月。2012年4月5日,記者從合肥南淝河大橋項目部了解到合肥第一跨”南淝河大橋即將合龍。這一連線合肥市
濱湖新區與巢城的重要橋樑建設已經進入掃尾階段,預計4月12日主橋合龍,4月28日通車。
橋樑全長856米,是目前
合肥市最長的一座跨河大橋,主橋220米,主跨100米,塔高18米,橋面標準寬20米,主橋錨索段寬22米,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為60公里,兩側各2.25米寬的人行道,項目總投資12200餘萬元,技術等級為公路I級,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南淝河大橋按照8度設防。南淝河大橋是一座兼具公路和旅遊功能的橋樑,橋型為預應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橋,在合肥尚屬首座。
大橋主橋共有9根樁基組成,都是在水上作業,每根樁基離地面80多米,約有24層樓的高度,由於考慮航道繼續通行,所以直接採用鋼圍堰施工方法,在水上搭建浮動鑽井平台作業,施工難度很大。
三大設計亮點
環巢湖道路南淝河大橋工程的矮塔斜拉的新穎結構、人車分流的安全設施和預留檢測人孔保證使用壽命三大設計亮點,翻開了合肥橋樑建設的新篇章,並將為母親河增添一道靚麗“彩虹”。
矮塔斜拉 合肥首座
作為合肥市濱湖新區內的一座重要橋樑,南淝河大橋的矮塔斜拉結構受力明確、簡單新穎,不僅能滿足公路橋樑的交通功能,也將成為環巢湖旅遊道路的一道美麗風景。
合肥市公路管理局工程科科長、工程師戴向陽介紹說,南淝河大橋是一個兼具公路和旅遊功能的橋樑,橋型為預應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橋,在合肥尚屬首座。預應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橋空間布置簡潔、勻稱、現代感強,在大量修建的橋樑中,矮塔斜拉橋以新穎的結構、美觀的外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受力特徵上,矮塔斜拉橋則主要是以梁的受彎、受壓、索的受拉和索塔的受彎壓來承受豎向荷載,分散了車輛行人對橋樑的壓力。同時,矮塔斜拉橋還具有工序簡單、施工進度快、勞動強度低等優勢。
人車分流 防洪防震
保障行人和車輛安全是南淝河大橋工程建設中的重中之重。設計中,南淝河大橋設定了完善的安全設施,橋樑外側有人行道,路緣石高30厘米,防止車輛沖入人行道。人行道欄桿高度大於1.2米,水平力按1KN/m設計。道路標線主要有車道邊緣線和車道分隔線,以利車輛分道行使。同時全線設計路燈以保證夜間駕駛安全。
防洪級別上,南淝河大橋河道內採用三百年一遇水位12.61米,河道外引橋採用百年一遇水位10.85米,最高通航水位為二十年一遇的10.62米(南淝河航道等級為高8米、寬60米的限制性航道Ⅲ級)。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南淝河大橋按照8度設防。
預留人孔 易檢易養
全長856米的南淝河大橋也是目前合肥市最長的一座跨河大橋,主橋方案設計綜合考慮了安全、造價、規劃,施工難度等多方面因素,嚴格貫徹可檢測、可監控、可更換、可到達、易養護的設計原則,預留主橋檢測人孔,並在下階段設計中設計預埋永久檢測設備。
為保證混凝土質量、控制裂縫、提高耐久性,施工中所採用的原材料除了必須符合有關規範及標準,還有具體要求。各級別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用量都列表控制;儘量採用水化熱偏低的水泥,保證混凝土良好的抗侵入性、體積穩定性和抗裂性等。
積極作用
作為合肥經濟圈建設交通項目的開篇之作,環巢湖道路南淝河大橋的修建依託美觀、安全、耐用的設計,將合肥市與巢湖市整合成大巢湖旅遊目的地,為“合肥經濟圈”中的合肥、巢湖兩座城市突破區域性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獲獎記錄
南淝河大橋工程被評為2015年度安徽交通優質工程一等獎、2015年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市政公用工程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