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藤蓆

南海藤蓆

南海藤蓆是廣東省的工藝品特產。南海藤織品已有100多年歷史,編織藤製品須用生於印尼熱帶雨林的洋藤,藤家具以其涼爽舒適,耐用美觀的特點,數十年來深受珠三角老百姓喜愛,過去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兩張藤椅藤蓆,而且一用就是幾十年,一張藤蓆睡三代人,成為了不少家庭的“優良傳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海藤蓆
  • 大約有:20萬人
  • 省份:廣東省
  • 南海藤織品:已有100多年歷史
歷史,工藝,特色,

歷史

據歷史記載,沙貝村在明朝末年就開始有人從事葵編織行業,後有人從海南島運回白藤,鄉人就做起土白藤手工業。鴉片戰爭後,海禁初開,廣州對外通商,洋藤隨之進入。當時印尼人只懂用藤編織籮筐裝載貨物,後衝口村的鄧謙記大批買入這種籮筐,拆開用於編織小藤籮、藤盆,織藤之風漸漸在八鄉蔓延,並漸漸開發出藤蓆、藤笪、藤椅乃至各色藤家具。心靈手巧的黃岐人,在世界上開拓了藤織家具的先河。1956年,公私合營之後,原來散落民間的百多家織藤作坊組合成立了南海藤廠,最多時有3000多名員工,產品遠銷西歐、東南亞和北美等地。隨後珠三角其他地區相繼建立藤廠,大部分的技術骨幹都是從南海藤廠出去的。藤廠最興盛時,大量產品發外加工,派出師傅技術指導,據粗略估計,當時南海“吃藤飯”的人大約有20萬。
南海藤蓆南海藤蓆

工藝

從一條原藤,到一張藤笪,當中要經過至少十多道工序。將藤上的節颳去。工人們坐在小板凳上,用布包刀,輕輕一旋,藤節便落在地上。將藤條放進氯水中沖洗,再用硫磺熏,有保其顏色鮮艷與防腐之效。藤皮可用於編織藤蓆、藤笪,藤芯則可用於編織藤椅、藤籃等用品。這兩道工序都有機器代勞,把長長的藤條放入機器一端,藤條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分別經過四個小刀片,四條藤皮便削出來了,而通過增加刀片數量,可以削出不同粗細的藤皮來。

特色

除銷港、澳外,還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和東南亞、歐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相關製品人民大會堂的廣東廳直到上次裝修才轍下,海南廳、香港廳還在用其作裝飾。以前福建廳也用作裝飾,不少領導人都曾用作接見外國貴賓,曾獲外國通訊社稱為“最中國”的。可惜如今多數人都夢詩(思)想雲,這一特產已日漸式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