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丹灶始建於晉代。
明清時期,屬江浦司鼎安都伏隆堡、丹灶堡。
民國前期,稱丹灶鄉。
民國十七年(1928年)後,稱丹灶鄉、俊雲溪鄉,屬第七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後,稱同人鄉、俊雲溪鄉,屬第一區。
1949年,曾先後屬第七區、第四區和第十三區。
1950年,隸屬第一區和第四區。
1955年,隸屬民樂區和小塘區。
1957年,撤區並鄉,名為丹灶鄉。
1958年,成立紅峰人民公社,旋即改稱丹灶公社。
1983年,撤社改區。
1987年,撤區建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2年,丹灶鎮分出設金沙鎮。
2004年12月3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金沙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丹灶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丹灶鎮轄24個社區、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桂丹西路88號。
地理環境
丹灶鎮屬平原地形。
丹灶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
截至2019年末,丹灶鎮常住人口約23萬人,其中戶籍人11.56萬人。
經濟
2017年,丹灶鎮實現社會工業總產值292億元,增長9.5%;三級稅收22.11億元,同比增長29.4%,連續三年實現高速增長;工業用電量12.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8%。
2019年,丹灶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4.87億元,農業總產值13.54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1.68億元,稅收總額30.2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5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22億元。
2019年,丹灶鎮有高新技術企業總數232家。
交通運輸
丹灶鎮境內有珠三角二環路、佛山“一環”高速公路分別貫穿鎮域南北和緊鄰東部並設有出入,“廣三”高速公路穿越西北部;區級公路桂丹路、樵丹路、樵金路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9年,丹灶鎮2所公立幼稚園,丹灶鎮第二國小綜合樓、金沙國小藝術樓等投入使用。
文體事業
2019年,丹灶鎮新增圖書室4個,全鎮有鎮級圖書館1個、自助讀書驛站9個及圖書室28個。
醫療衛生
2019年,丹灶鎮新增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實現村(社區)全覆蓋。組建36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
社會治安
2019年,丹灶鎮打掉一般涉惡團伙9個、涉惡勢力團伙1個,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分別比上年下降6.1%和8.4%。
環境治理
2019年,丹灶鎮拆除違法建設面積11萬平方米。整治堵塞消防通道等違規行為,超額完成4萬平方米消防間距拆除任務,火警事故比上年下降14%。整改安全隱患逾2萬處,關閉取締生產經營單位70多個,停產停業整頓787個。
基礎設施
2019年,丹灶鎮建成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41座、配套管網50千米,完成率100%。累計投資3億多元,建設截污管網60多千米,完成河涌清淤22.6萬立方米。開展“廁所革命”、“田頭棚”、垃圾污水治理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清理處置垃圾超過4萬噸。新建南沙、高海灌溉泵站,實施大洲河重點河段綠化提升工程,推進翰林湖勒杜鵑園、仙湖入口廊架綠化提升等景觀工程。
2019年,丹灶鎮結合“一島兩湖”(“一島”指金沙休閒運動島,“兩湖”指仙湖、翰林湖)生態優勢,打造一批美麗文明村居。羅行、勞邊等5個村(社區)通過佛山市美麗文明村居考評驗收。
歷史文化
丹灶鎮以鎮政府駐地丹灶圩而得名,丹灶圩名稱相傳東晉景初三年(239年)道教理論家、醫藥家、練丹術家葛洪曾在此煉丹,遺有煉丹灶而得名,且是鄉級行政區域,故名。
榮譽稱號
2019年9月11日,丹灶鎮入選“2018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
2021年9月,丹灶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2023年9月24日,入選“2023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百強”,排名第59。
2023年10月20日,入選“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第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