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淮海戲

南派淮海戲,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戲劇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派淮海戲
  • 類別:傳統戲劇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

歷史淵源

南派淮海戲是響水縣淮海劇團在根植於傳統淮海戲的基礎上,對道白、唱腔、劇目等方面全面創新,形成別具一格的體系,被專家和戲迷公認為不同於傳統淮海戲的一大流派。
響水縣地跨海州圩里圩外,淮海戲清代就在這裡流傳,建國後1958年以原新灘鹽場職工淮海劇團為班底,成立了濱海縣淮海劇團,1966年劃為響水縣淮海劇團,現南派淮海戲除在整個淮海地區流傳,還涉足鹽城全市及泰州市部分地區。
南派淮海戲的形成,得益於對道白和唱腔的不斷改革創新,在創作和移植的近40部大小戲中,吸收民間小調、宮曲以及京劇、崑曲、淮劇、揚劇的唱腔精華創作、設計唱腔,注重抒情性和歌唱性,在不失淮海戲傳統韻味的同時注重刻畫人物形象,注重細膩抒情,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文化特徵

南派淮海戲最顯著的特點是劇本創作數量多、質量好,繼1984年小淮海戲《花大姑說媒》獲全國一等獎後,創作演出的《花燭奇譚》、《南歸記》等9部大戲,多次在省、市會調演中獲得多項大獎。近年創作演出的《風雪之夜》、《吳二賴討田》等一批小戲在全國、省獲得多次大獎。南派淮海戲受南北交匯的語言文化和風俗民情的影響,道白接近國語,舞美設計前衛,音樂配器專業,使演出脫俗雅致、大氣,更適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