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南洋銀漢魚
- 拉丁學名:Atherinomorus lacunosus (Forster, 1801)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銀漢魚目
- 科:銀漢魚科
- 屬:美銀漢魚屬
- 種:南洋銀漢魚
- 分布區域:印度-太平洋亞熱帶海域
簡介,特徵:,習性:,分布:,附記:,
簡介
中文名:南洋銀漢魚
英文名:Atherinomorus lacunosus
分類:銀漢魚目
特徵:
體延長略呈圓柱狀,眼大,鱗片大但易脫落。體背青黑色,腹部銀白,沿著側線有一條明顯的亮銀白寬縱帶,尾鰭叉形。離水後幾乎立即死亡,且極易腐爛,本科魚類極難直接由肉眼來鑑別種類。
習性:
生活於亞熱帶海域,沿近岸區洄游,一般多在水錶層活動,為鯖、鬼頭刀、鰺科等掠食性魚類的重要餌料生物。肉食性,以浮遊動物為主。
分布:
印度-太平洋亞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北部及東部沿岸。
附記:
可食用魚。
拉丁目名: | ATHERINIFORMES |
中文目名: | 銀漢魚目 |
中文科名: | 銀漢魚科 |
拉丁科名: | Atherinidae |
中文屬名: | 南洋銀漢魚屬 |
拉丁屬名: | Atherinomorus |
拉丁種名: | lacunosus |
定名人: | (Bloch et Schneiber) |
年代: | 1801 |
中文名: | 南洋銀漢魚 |
ogenus: | Atherina |
原始文獻: | Sumtibus Austoris Impressum et Bibliopolio Sanderiano Commissum.:112 |
模式產地: | New Caledonia |
國內分布: | 台灣東北部,西南海岸及彭湖 |
資料來源: | 台灣魚類志: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