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種類
亞特拉斯南洋大兜蟲(C. Atlas)、高卡薩斯南洋大兜蟲( C. caucasus)、
婆羅洲南洋大兜蟲(C. moelenkampi)和安格尼斯南洋大兜(C.engganensis)。
其中又以亞特拉斯分布最廣也最為普遍.而高卡薩斯則是體型最大的一種.它們都屬於
夜行性的甲蟲,也具有很強的
趨光性.在外觀上叄個種類構造與體色都很相似,不仔細看並不容易分辨.有經驗的飼主可以由中央犄角分叉的位置來辨別四個種類.
蛻變
成蟲
適宜溫度22~28℃,(CM:16~22℃)壽命約3~6個月。晝伏夜出,在野外取食
樹液及水果汁液,人工環境下可餵食甲蟲專用果凍,或糖分高的水果,比如香蕉,芒果,榴槤。
幼蟲
適宜溫度20℃~28℃。幼蟲期12~20個月。
特別注意CC亞種飼養末期需在飼養盒中放入一半以上的黃土以幫助幼蟲做蛹室,也可加入夠大的產木,讓其在產木中做蛹室。
飼養
飼養南洋大兜蟲的環境與日常照顧和
長戟大兜蟲類似,生活方式也相同,在幼蟲階段生活1.5-2.0年的時間,.經過叄次蛻皮而結蛹.而成蟲的壽命只有4-6個月左右,因此飼養它們也都是由幼蟲著手.幼蟲同樣以腐植土為主食,它們特別需要高蛋白質的食物,才能成長為最大的成蟲.成蟲則以熟透的水果如香蕉蘋果和蜂蜜等為主,當然用一般市售的現成食物會比較方便.飼養成蟲的空間以兩尺寬的直立型飼養缸比較適合,布置數根枯枝榦,底材以20公分深的培養土或腐植土為主.雄性成蟲較具攻擊性,以單獨飼養比較好.
幼蟲一齡需要一升的空間,三齡則需要5-8升,為了避免不必要的互相干擾或傷害,幼蟲最好還是以單獨飼養為原則,值得注意的是南洋大兜蟲的幼蟲比較具有攻擊性,在捉取的時候要比較小心,以免遭咬傷.
雌性成蟲並沒有雄蟲的犄角,體型也較小,雌蟲在交配後兩天后就會產卵數次,產卵的底材與飼養幼體的底材相同但是要緊密壓實,雌蟲會鑽入土中產卵,每次產下約7-10顆卵,經過5-6周之後就可以小心將底材挖開尋找孵化的幼蟲,當然也可以在產卵後兩周將卵移出,每顆卵單獨用
布丁盒孵育。
大體上來說,只要注意保持穩定的飼養環境,要繁殖南洋大兜蟲的難度並不高.繁殖成功的喜悅也是一種無比的享受.
說明
南洋大兜幼蟲生性暴躁,不適合混養,特別是CC亞種。因個體較大,飼養空間要足夠大,長寬都要大於20cm。
1.幼蟲有互殘現象,最好飼料:發酵木屑+產卵木塊(發酵深度儘量稍淺),水分比50%為最佳。
溫度
可長期耐受溫度18~28度,最佳適宜溫度22~26℃
成長時間
雌性約12個月,雄性約15~18個月
飼養難度
中等
盲點
不易出長角成蟲。母蟲產後不要過早挖卵,否則會有嚴重的爛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