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井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石馬鎮五陽湖景區下游2公里處,西與萊蕪市接壤。共359戶,1,335人。地處丘陵,耕地892畝。 主產小麥、玉米。村中大力發展農林漁業,消除工業化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嚴格控制過度放牧,大力種植柏樹,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歷經十餘年生態旅遊業發展,而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
2019年,南沙井村入選山東省美麗鄉村示範村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沙井村
- 行政區類別:村村
- 所屬地區:石馬鎮
- 地理位置: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
- 人口:1335人
名稱由來,風景簡介,地圖信息,
名稱由來
據村中《于氏族譜》載:“始祖諱明來,自明初由棗強遷居青州城。吾二世祖富業,自青州城再遷於孝婦鄉盆泉社沙井莊。”又據《于氏祖宅墓碑》載:“公諱達,字大道。青州益都巨族。父諱傑,娶王氏,生公於盆泉社沙井莊。”據此,明初(1368年) 已建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 《顏神鎮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沙井”。相傳,從前此處水源奇缺,後經鄉人在淄河上游的沙灘上鑿井得水,故取名“大井”。又稱為“沙井”。因該村位於“沙井”以南,遂命名為“南沙井”。
沙井,名為諸葛井。據傳說博山地區有72諸葛井。因此井最深,井台最大,(當年井台方圓約200平方米,都是用重大一噸的石塊壘砌)水質最佳、供水覆蓋面積最大(淄河上游東西30里地村民均取水於此),又稱“博山第一井”。此井井口不同於一般,乃一生鐵鑄成,重達半噸,此井口直徑90厘米,厚15厘米,由於取水的人多,加上長年累月被井繩的磨擦,在井口內壁上,有深淺不等的99道繩痕清晰可數,最深的達4厘米,若在石制井口上磨出此痕跡,不足為奇,但在這堅硬的鐵井口上磨出數量之多之深繩痕的現象實數罕見。道道溝痕記載了當地百姓幾百年來的艱辛與勞苦,至今仍廣為流傳一句民謠“沙井莊、鐵井口,上面烙有99道埡巴悠”。諸葛井自創修近300年間,大旱數次,從未乾涸。
風景簡介
從上游五陽湖和萊蕪方向流下的兩條小河先將比鄰而居的南沙井、西沙井、北沙井三個村莊分割,而後又經村口交匯後流向東方,匯入淄河。南沙井村的北邊有座金牛山,是區級旅遊景點,相傳古時候有金牛出沒而得名。雖然沒有名山大川的險峻,也缺乏歷史人文的積澱,這裡卻是五里三鄉最值得光顧的地方,也是漂泊在外的遊子最願意向人提及的地方。順河岸來到山腳下,沿山谷拾階而上,一條未經開發的溶洞幽深而不見底,攀岩而上的古藤拱衛著洞口;半山腰人工修成的道路兩頭是各路神仙聚集的所在,兩個高達1.7米的摩崖石刻在提示游者所踏上的是“雲路”。穿過喚龍門到山頂,各種石刻牌坊、石碑林立;噴雲潭中缺角的龍頭因為非常時期遭受到破壞,雖然沒有了當初噴雲吐霧的神韻,但卻引來了影視劇組的青睞。近年來隨著道教人士的入住,香火氣息逐漸濃烈起來。逢年節、廟會,也能呈現遊人如織的景象。
在南沙井村南面有一座山,名為南坪。主峰海拔649米,系青石山,呈東西走向,逶迤連綿,群峰起伏達十幾個山頭,有重晶石礦。著名的南坪石城就座落在該山主峰。石城建於何年代無從查考。此城圍牆呈舟型,建築在南坪山頭,南北走向,下瞰擋陽山小寨,東靠懸崖,西臨深淵,南北長二里許,東西寬半里,位址險要,易守難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石城有四門,東西南北各一間,北門繫上山之正門,高四米。傳說門楣巨石上刻有“南天門”三字,但因年代久遠,已模糊不清。整個城寨全用不規則石塊砌而成,大的約一立方米,堅固結實。城牆順山勢起伏,與山坡平行。一般高為三米,上有整齊的垛口,便於瞭望,易於防守,上寬1米,下寬l.5米,呈“凹”字型。離地兩米有一錯台,人可在上面走動防守,因歲月滄桑牆體除個別地方坍塌外,其餘地方均保留完好。撫石猶見當年屯軍廝殺訓練,軍旗獵獵、鼓金齊鳴的壯觀景象。
城裡面北高南低,順山勢平緩而下,中間高,兩側低,呈瓦背狀。城裡有石房三百餘間,上下不見一磚一瓦,一灰一泥,全為乾砌。石房高大寬敞,全為北屋,留有窗戶,屋頂起脊,一般高四米左右,長六至八米,寬四至五米,牆體原七十厘米左右,房裡地面平整,有石桌、石凳、石炕,當年灶台里的灰燼還留有痕跡。這些石屋寨牆,雖經多年風雨剝蝕,但絕大部分完好。
這些山寨石屋,風格粗獷渾厚,雖不如當今的高樓大廈那樣華美壯麗,但凝聚著祖先的智慧和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改革開放,大力發展旅遊業的今天,仍不失為有較高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的人文景觀。
城裡面北高南低,順山勢平緩而下,中間高,兩側低,呈瓦背狀。城裡有石房三百餘間,上下不見一磚一瓦,一灰一泥,全為乾砌。石房高大寬敞,全為北屋,留有窗戶,屋頂起脊,一般高四米左右,長六至八米,寬四至五米,牆體原七十厘米左右,房裡地面平整,有石桌、石凳、石炕,當年灶台里的灰燼還留有痕跡。這些石屋寨牆,雖經多年風雨剝蝕,但絕大部分完好。
這些山寨石屋,風格粗獷渾厚,雖不如當今的高樓大廈那樣華美壯麗,但凝聚著祖先的智慧和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改革開放,大力發展旅遊業的今天,仍不失為有較高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的人文景觀。
地圖信息
地址:淄博市博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