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評價》是由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宋印勝,王義生,張連廣,吳曉華,李書海,周紹智,賈德旺,陸書南,葉進霞,張昭偉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評價
- 主要完成單位: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
- 主要完成人:宋印勝,王義生,張連廣,吳曉華,李書海,周紹智,賈德旺,陸書南,葉進霞,張昭偉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070023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 獲獎證書編號:KJ2007-2-15
項目摘要
本課題研究範圍為山東段輸水乾渠兩側15-20km,總面積15970km2,課題開展了遙感解譯、生態環境地質調查、水位動態監測、水土分析測試、抽水試驗、滲水試驗、工程鑽探、工程測量等多種勘察技術手段,查明了調水沿線生態環境地質背景、水資源分布狀況和開發利用程度、地下水與地表水的補排關係,對地下水資源進行了初步計算與評價,提出了地下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建議;查明了地下水、地表水水化學特徵及其污染現狀、污染源的類型、分布和污染程度;查明了區內採煤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分布及危害,並提出了防治措施;查明了淺部土體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其物理力學性質、滲透性、調水滲漏狀況,並提出了防治措施。對取得的大量數據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將生態環境地質影響因素歸納為水、土壤環境、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四個單環境因子集,進行了單環境的全面評價,以單環境評價指標再進行生態環境地質綜合評價,並進行了質量現狀分區。分析論證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調水後引起的正、負環境效應,建立預報模型對生態環境地質質量進行預測和分區。研究成果編制了1∶25萬生態環境地質圖及預測分區圖等15幅系列性圖件,全面反映了調水沿線生態環境地質條件及輸水前後的生態環境質量變化情況,對工程規劃實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本成果在國內較早地探討和研究了生態環境地質評價方法,在評價參數的選取、分析標準及綜合評價方法等方面具有獨創性;採用疊加法和模糊評判法多次進行參數調整校正,使評價結果更加符合實際,採用曲線法對評價結果的對比和工程運行後生態地質環境質量的預測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山東省環境保護局、濟寧市環境保護局、濟寧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棗莊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淮委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設計院八家單位利用了該成果的生態環境地質條件現狀調查和評價預測結果等部分內容,彌補了工程規劃設計階段的一些空白,並且在工程建設中得到了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