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南歌子·驛路侵斜月》是南宋詞人呂本中所寫的一首詞。該篇為重陽旅途即景抒感之作。上片描寫途中所見,通過對沿途風景的描寫,表達了詞人內心深厚的情感。下片抒發懷念中原故土之情,將自己內心的淒涼之情表達地淋漓盡致。全詞意境淒清,情景交融,結拍兩句言淺意深,有時代感,不同於一般的羈旅行役之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呂本中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歌子1
驛路2侵斜月,溪橋度曉霜。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3
旅枕元4無夢,寒更5每自長。只言江左6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淒涼。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南歌子:詞牌名,又名《南柯子》《春宵曲》等,雙調五十二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
  2. 驛路:有驛站的大道。
  3. 重陽:九月九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
  4. 元:同“原”,原本。
  5. 寒更:寒冷的夜晚,覺得更漏更長。
  6. 江左:指東南地區。

白話譯文

斜月照著驛路,清晨寒霜鋪在溪橋上。矮矮的籬笆邊,只有一枝快要枯萎的黃色菊花孤零零地開放,此時我正是在亂山深處獨自度過重陽。
躺在旅舍的枕頭上原本就無法入夢,陣陣淒清的更鼓聲顯得夜晚更加漫長。人們只說江東的風光秀麗美好,不說中原之思心情頓時轉為淒涼。

創作背景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滅亡,北宋滅亡之後,呂本中和宋朝大批官員文人一樣被迫避亂南渡。羈旅途中適逢重陽佳節,詞人的心頭頓時湧上複雜的感受,於是寫下這首低沉哀婉的作品。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旅途風物與感受的小令。它不但有一個特定的時令背景(重陽佳節),而且有一個特定的歷史背景(北宋滅亡後詞人南渡,流寓江左)。這兩個方面的特殊背景,使這首詞和一般的羈旅行役之作具有不同的特點。
上片為旅途即景。開頭兩句,寫早行情景。兩句中寫抒情主體動作的詞只一“度”字,但上句寫斜月映路,實際上已經暗含人的行役。兩句意境接近溫庭筠詩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但溫詩前面直接點出”客行悲故鄉”,呂詞則情含景中,只於“驛路”、“曉霜”中稍透行役之意。“曉霜”兼點時令,下面提出“殘菊”便不突然。
“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在路旁農舍外,矮籬圍成的小園中,一枝殘菊正寂寞地開著黃花。詞人想起今天是應該把酒賞菊的重陽佳節,今年這節日,竟在亂山深處的旅途中度過了。上句是旅途即目所見,下句是由此觸發的聯想與感慨。佳節思親懷鄉,是人之常情,對於有家難歸的詞人來說,由此引起的家國淪亡之痛便更為深沉了。但詞人在這裡並未點破,只是用“亂山深處過重陽”一語輕輕帶過,把集中抒寫感慨的任務留給了下片。兩句由殘菊聯想到重陽,又由重陽聯想到眼前的處境和淪亡的故鄉,思緒曲折,而出語卻自然爽利。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過片兩句,由早行所見所感回溯夜間旅宿情景。在旅途中住宿,因為心事重重,老是睡不著覺,所以說“元無夢”;正因為夜不能寐,就倍感秋夜的漫長,所以說“寒更每自長”。著一“每”字,見出這種情形已非一日,而是羈旅中常有的況味。“元”、“每”二字,著意而不著力,言外悽然。一般的羈旅行役,特別是佳節獨處,固然也會有這種無眠的寂寞和憂傷,但詞人之所以如此,卻是傷心人別有懷抱。
“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淒涼。”江東風光,歷來為生長在北方的人所嚮往。如今身在江東了,卻並未感到喜悅。因為中原被占、故鄉難歸,在寂寞的旅途中,詞人對故鄉的思念不禁更加強烈,故土淪喪所引起的淒涼情緒也更加深沉了。兩句用“只言”虛提,以“不道”與“轉”反接,抑揚頓挫之間,正寓有無窮憂時傷亂的感慨。詞寫到這裡,感情的發展達到高潮,主題也就得到了集中的體現,它和一般羈旅行役之作不同的特點也自然顯示出來了。
這首詞表現詞人的中原歸思,有一個由隱至顯的過程。由於詞人結合特定的景物、時令、旅況,層層轉進,如剝繭抽絲般地來抒情,最後歸結到悽然歸思,便顯得很自然。詞的情感雖比較淒清傷感,但格調卻清新流利。這種矛盾的統一,構成了一種特殊的風調美,讀來雖覺淒傷卻無壓抑之感。

名家點評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兆鵬:文情頓挫,轉折層深。(《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詞曲卷》)

作者簡介

呂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號紫微,壽州(今安徽壽縣)人。宋高宗朝,做過中書舍人(審閱公事、草擬有關詔令的官吏)等官職。他贊成恢復事業,同時也要求政治清明。因得罪秦檜,被免職。學者稱為東萊先生。他的詩深受江西詩派的束縛,倒不如他的小詞俚俗、清新,具有民歌的氣味。今傳《紫微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