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27日中午,日軍富田大隊進抵外砂河西岸(今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當即炮擊東岸中國軍隊陣地,因其從外砂渡口過河的陰謀無法得逞,便改將南橋作為主攻方向,妄想由此進攻澄城。敵人炮聲一響,駐南橋的第三中隊中隊長王細月扔下鴉片煙槍連鞋都顧不得穿就要溜,政訓員張震上前勸阻,王細月將隊伍推給張震指揮,以“去調兵”為藉口臨陣脫逃。而第四中隊中隊長陳雄則早在進城之前就藉口腿瘡未愈回家去了,隊伍是由政訓員鄭劍夫帶領參戰的。此時,第四中隊調援南橋,統一由張震指揮、鄭劍夫協助。由於此前張震、鄭劍夫等共產黨員和青抗會員團結了各自中隊的隊員並經常對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因此當他們在這個嚴峻關頭挺身而出時,兩個中隊的100多名隊員均表示服從指揮,堅決與敵人血戰到底。28日,日軍集中百餘精銳兵力企圖一舉攻占南橋,張震與鄭劍夫帶領自衛隊員沉著應戰,從上午9時至下午4時,連續擊退敵人5次衝鋒。
基本介紹
- 名稱:南橋戰役
- 地點:外砂河西岸(今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
- 時間:1940年2月27日中午
- 參戰方:中國 日本
在前線將士浴血奮戰的同時,後方的澄海青抗會戰工隊冒著敵人炮火深入前沿陣地進行救護、慰問和戰地鼓動工作;澄城的老百姓則紛紛送來食物、茶水勞軍,湧現了軍民並肩抗擊敵人的壯烈場面。
在中國軍民用血肉築成的長城面前,日軍碰得頭破血流。29日,日軍增援大批騎兵、炮兵,三面包圍澄城(另一面是蓮陽河)。3月1日,敵再增兵,總兵力達1000餘人,分6路攻城。至傍晚,中國軍隊才撤離澄城。此時已連續戰鬥了5晝夜,給日、偽軍以重大打擊。張震部隊以其抗敵戰績受到當局傳令嘉獎賞大洋一百,各報均稱譽張震為“南橋張將軍”。澄海縣長李少如還親臨蓮陽河邊歡迎撤回的自衛隊,並宣布提升張震為第三中隊副中隊長兼第一小隊隊長。中共潮澄饒中心縣委也在黨內通報表彰了張震等的英勇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