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果河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轄一、三隊、五隊等5個村民小組
- 政府駐地:一隊
- 電話區號:0691
- 郵政區碼:666214
- 地理位置: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往鄉
- 面積:國土面積2.29平方公里
- 人口:956人
- 方言:雲南話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20.30℃
- 著名景點:民俗節日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民族簡介,習俗,婚俗,食俗,節慶,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2.29平方公里,海拔810米,年平均氣溫20.30℃,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合種植橡膠、玉米等農作物。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01.00畝(其中:田489.00畝,地1,712.00畝),人均耕地2.54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113.00畝,其他面積118.2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207戶通自來水。有20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9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46.3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3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8戶(分別占總數的66.67%和37.68%)。
該村到鄉道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77輛,機車10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67.00畝,有效灌溉率為34.15%。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1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2萬元,占總收入的76.38%;畜牧業收入52萬元,占總收入的15.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50頭,肉牛80頭);林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7.58%;工資性收入1.80萬元,占總收入的0.52%。農民人均純收入1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 人(占勞動力的3.78%),在省內務工16人,到省外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橡膠、玉米、漢麻),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9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8.1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橡膠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橡膠、雲麻產業,該村有1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195戶,鄉村人口876人,其中男性458人,女性418人。其中農業人口871人,勞動力474人。該村以拉祜族為主(是拉祜族、哈尼族混居地),其中哈尼族218人,拉祜族529人,其他民族129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85人;享受低保6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0平方米,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3公里。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底,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擁有教師2人,距離勐往鄉中學23.00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1人,其中小學生78人,中學生5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98.5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2008年末集體總收入0.21萬元,有固定資產5.8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計畫生育宣傳和賬務公開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2個,下設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6人,少數民族黨員26人,其中男黨員23人、女黨員3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5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0人。
人文地理
民族簡介
南果河村委會共有5個自然村,鄉村人口:971人;農戶數:218人;男性:507人;女性:464人;少數民族:971人,其中(哈尼族:240人;拉祜族:674人,傣族33人:彝族24人)主要以拉祜族為主。“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辭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 拉祜族有自已的語言,拉祜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由於同漢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漢語和傣語.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民間文學也極為豐富,傳統的樂器有“蘆笙”和“三弦”。 拉祜族除種植糧食以外,還大力種植甘蔗、茶葉、咖啡、橡膠。
習俗
每逢節日或過年,家家都要賧佛和敬祖。在各種祭祀,屆時要洗澡、換衣,在專人指揮的“三鳴炮”儀式獻祭品後把祭品分到各戶,以保證各家各戶都能得到“福分”。 住房一般為竹木結構的樓房,是一種木樁斜頂子欄建築。
拉祜族男子裹黑色頭巾,穿無領大襟衫和褲管寬大的長褲。婦女裹一丈多長的頭巾,末端從背後垂及腰際,穿開岔很高的長袍,衣領周圍和岔子兩邊都鑲有彩色幾何紋布塊或條紋布條,沿衣領至開襟嵌有銀飾。
若有客至,都要敬酒獻茶。獻茶時,一般第一碗主人喝,第二碗敬客人,以表示真誠,茶水中無毒,讓客人放心。男女客人,即使是夫婦,借宿時也不能同住一室;
忌諱有:正月初一這一天,任何人都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許打罵狗,禁止殺狗,忌食狗肉。
婚俗
拉祜族青年男女婚戀和社交比較自由。婚嫁的當天,男女雙方都要殺豬,男方要把豬頭送到女方家,然後破成兩半,一半仍要帶回;女方家的豬頭也是如此,以表示骨肉至親、“新婚和合”。
食俗
拉祜族過去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主食當地生產的大米和包穀。喜用雞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包穀做成稀飯,有瓜菜、菌子、血、肉等各種稀飯,其中雞肉稀飯為上品。拉祜族日常喜歡將菜、肉及佐料和水放入一段鮮薄竹筒內煮熟,既有竹之清香,又保持原有肉菜的香味。 拉祜族烤肉別具風味,大都獵獲的野獸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葉將肉包住埋入火中,燒熟而食。烤肉香脆可口,佐以麻辣佐料後還能開胃。獵獲物的下水和雜碎,就地燃火,放入竹筒內煮熟分食。在開膛剖肚時,中年人喜歡用手捧喝熱氣騰騰的“護心血”,據說獵物的護心血有補血消除勞損的妙用。
拉祜族不僅會醃菜、醃肉、磨豆腐,還會釀酒。在民間,男女均嗜飲酒,並有在酒和肉上不分彼此的習慣。平時喜飲烤茶,烤茶是將大茶入罐烤至焦黃,待香味飄出後對入水稍煮即飲.
節慶
拉祜年 除夕晚上舂粑粑,大粑粑象徵太陽和月亮,小粑粑象徵星星和五穀豐登,在農具上要放上一些粑粑,表示讓它們和主人一起分享節日的快樂。村寨里宰牲畜,戶主都要給各戶分一節大腸和幾勺鮮血,民間有不見牲血不吃肉之說。初一凌晨,全寨的年輕人都要背葫蘆或抬竹筒,到山泉去搶新水,然後便開始正式過年,喝酒唱歌。一般過年都由初一到初五;初九到十一為小年。小年的活動內容基本與大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