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碑刻

南朝碑刻

南朝宋、齊、梁、陳是楷書盛行的時期,楷書經過魏、西晉的發展,到東晉已趨成熟,南北朝碑刻書法大都是楷書書寫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朝碑刻
  • 時期:南朝
  • 出自:《爨龍顏碑》
  • 書型楷書
綜述,傳世之作不多之故,代表作,宋《爨龍顏碑》,梁 《瘞鶴銘》,

綜述

南朝著名的碑刻有:宋(此碑與東晉大亨四年,即:405年的《爨寶子碑》並稱“二爨”。爨龍顏活了六十三歲稱“大爨”,爨寶子活了二十三歲稱“小爨”),齊《吳郡造維衛尊佛題記》,梁《瘞鶴銘》、《太祖文皇帝神道闕》等。其中以《爨龍顏碑》、《瘞鶴銘》為最著名。前者是楷書,帶有隸意,筆勢方折雄勁而又具飛動之勢。後者刻在山崖上,隨山刻石極為自然,書法瀟灑而有法度,字畫厚重、筆勢飛動,其中間雜行書,筆法方圓並用,嚴謹有法度。為歷代書法家所重視 。另外,還有墓誌:《劉懷民墓誌》、《劉岱墓誌》、《桂陽王妃慕昭墓誌》等。這些墓誌上的書法都是比較成熟的楷書。
南朝碑刻,大體由東晉南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時的碑刻,也大多繼承了東晉的風氣,好書法的風尚仍不亞於東晉。上自帝王,下至百姓,都極其喜愛書法。

傳世之作不多之故

可是,南朝至齊末,仍承襲東晉禁碑的規定,當時曾有“南朝禁碑,至齊未馳”之說。因南朝仍沿魏晉遺制,有禁之律,故造成書法流傳帖多於碑。
所以,一般來說南朝碑版流傳下來的很少,但並不是絕對沒有。其原因:不外乎有的蒙朝廷特許而立;有的亦間有犯禁現象,所以儘管在禁碑的南朝三百年間,所建立的碑版亦不下數百種。可是,因受到人為的破壞,這是碑碣的莫大厄運。所以存留於今的不過數十通。《劉懷民墓誌》書在隸楷之間,凝重圓潤,與《爨龍顏碑》、北魏《中嶽嵩高靈廟碑》相似。刻的雖不甚精,但劉宋刻石與之相似者少,故為世所重。
總之,由於南朝文化發達,藝術興盛,這大大有利於書法的進步。同時,在這動亂的年代,不僅老百姓遭殃,連中、小地主、士族也大感失意,使人們精神上感到空虛,以信仰佛教來尋求精神寄託。正因為佛教到了南朝有了長足發展,各地的佛寺,激劇增加,塑造佛像。在造像方面,大多用金屬鑄造形象。這就勢必延聘文學之士或書法家來撰文紀事,更為普遍的是鑿石作碑碣,或在天然的岩石上鑿刻,即稱摩崖刻石。這種自然會使書法藝術得到普遍的發展。

代表作

宋《爨龍顏碑》

為劉宋正書碑刻。字型方正,險勁簡古,有氣魄而多變化,仍存隸意,自有意度,為楷隸極則。這種雄渾莊嚴的書體,實為北魏碑的先河,並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梁 《瘞鶴銘》

梁《瘞鶴銘》,真書,文自左而右。此碑的書法藝術是代表了南朝的時代風格,雖已是成熟的楷書,但仍能看出篆隸筆勢的遺意。其筆勢富有騫舉意趣,飛舞迴旋如鶴翅高翔。可見,此碑的書法精妙,使歷代文人為之讚嘆。自宋代吳琚直至清末龔自珍、劉鶚等都有“我生好讀浮邱經,焦山來訪瘞鶴銘”的雅舉。它亦是研究我國書法及碑刻發展史的重要資料,學習書法藝術的一個重要範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