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清真寺

南昌清真寺

南昌醋巷清真寺,即南昌清真寺,也是南昌市伊斯蘭教協會所在地。地處繁華的中山路醋巷15號。清真寺1981年批准為南昌市伊斯蘭教合法宗教場所。市伊斯蘭教協會設於此。對外開放以來,接待了大批海內外穆斯林和友好人士來寺禮拜及訪問。南昌清真寺已成為江西省頗具影響的穆斯林宗教活動中心。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初建,修繕重建,規模建制,建築特點,寺院文化,地理交通,

歷史沿革

初建

南昌縣志》載:清真寺在醋巷,始建於1824,座落在今南昌西湖區醋巷15號,通稱古寺,由馬、哈兩位穆斯林集資購得醋巷民房一棟改建,占地4百平方米,單層建築。南昌清真寺的始建年代,一說建於1673年;另一說為1824年,由馬哈兩位穆斯林集資購民房一棟改建。該寺為南昌市現存唯一一座清真寺。

修繕重建

1929年,由鄉佬王雲亭、宛少雲集資並向外地募捐,將後棟改建磚木結構兩層樓房,大殿移至樓上。樓下大廳作殯葬儀式及節日活動之用,前棟修繕後作沐浴水房。新屋落成後不久,抗戰開始,南昌淪陷,留城30餘戶穆斯林避居寺內,成大雜院,宗教活動停止。房屋經8年抗戰,3年解放戰爭,從未維修,已成危房。解放後,人民政府幫助將住戶安排遷出,撥款維修,恢復舊觀。“文化大革命”中,醋巷清真寺再遭破壞,改為宗教界交代“罪行”遭受批鬥時的所謂“宗教牛棚”。後改作漢民宿舍,且在天井內深挖洞,以至影響屋柱基礎,房屋傾斜,再成危房。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宗教政策,人民政府再撥巨款,將醋巷清真寺全屋推倒,改建鋼筋水泥結構前後棟兩層樓房,水電齊全,購置設備,恢復宗教活動。1981年批准開放為南昌市伊斯蘭教宗教活動場所。南昌市伊斯蘭教協會會址設此。

規模建制

據寺內碑文記載,民國十八年由清真寺首士等捐助,將原單層建築改為磚木雙層結構。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多次撥款對清真寺進行修葺。1981年,政府撥巨款將原屋推倒重建為鋼筋水泥兩層樓房。全寺占地四百多平方米,坐南朝北,呈長方形,分為前棟和後棟。大門呈八字形,正面上端石刻匾額鐫刻著“清真寺”三個大字。

建築特點

整體建築採用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觀瞻古樸。前棟下層為大小淨沐浴)水房,上層為辦公室,前後棟之間有一天井相連,可通風照日。後棟為主要建築,大殿設在樓上,約100平方米,可容納200人禮拜。西南角設有廂房一間。樓下大廳作會議及節日等活動之用,東西兩側是經堂、教長室、接待室。在廳盡頭有天井與前棟天井遙相呼應。

寺院文化

1987年12月成立,選舉王夢石為主委,王曉舟為副主委兼秘書長等15人組成的委員會。協會成立後至1992年的5年間,在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在開展合法的宗教活動,接受政府對宗教場所的管理,組織穆斯林學習,創辦自養事業,接待外國穆斯林參加宗教活動,落實宗教房產政策,保障社會秩序穩定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起到黨和政府與穆斯林民眾之間的橋樑作用。期間,王曉舟當選為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常委、市政協常委、1989年參加北京國慶四十周年大典觀禮。
南昌清真寺禮拜大殿南昌清真寺禮拜大殿

地理交通

南昌醋巷清真寺,即南昌清真寺,也是南昌市伊斯蘭教協會所在地。地處繁華的中山路醋巷15號。
公交路線:2路(非區間車),22路,7路(單線) ,旅遊1線 在“子固路口”下車,向東30米,向南進入契約巷,行60米,向西拐入醋巷,行20米至醋巷清真寺(南昌清真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