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所屬地區:中國江西省南昌市
- 主管部門:江西省
- 學校官網:http://www.jxie.edu.cn
- 中文名:南昌師範學院
- 英文名:Nanchang Normal University
- 簡稱:南昌師院(NCNU)
- 創辦時間:1952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師範
- 屬性:省屬本科高校
- 現任校長:徐求真
- 知名校友:楊永年
- 校訓:厚德修身、博學育人
- 校歌:《南昌師範學院校歌》
- 主要院系:數計系、中文系、政法系、外文系等
- 學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瑞香路889號
- 學校代碼:14437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社團建設,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52年,學校前身江西省中等師資進修學校創立。
1956年,江西省中等師資進修學校更名為南昌師範專科學校。
1958年,創辦江西教育學院。
1979年,恢復江西教育學院。
2009年,學校設立教育管理研究所。
2012年,學校成立學前教育學院。
2013年4月,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於同意在江西教育學院基礎上建立南昌師範學院的函》(教發函[2013]47號),同意在江西教育學院的基礎上建立南昌師範學院,為本科層次的普通高校,首批設定學前教育、漢語言文學、英語、音樂學、藝術設計學、生物科學6個本科專業。
2015年,學校在原旅遊系的基礎上,將市場行銷、會計電算化、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進行整合,成立了旅遊與經濟管理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6年3月,學校開設12個院系,普通本科專業22個,普通專科專業41個。
院系名稱 | 本科專業 | 專科專業 |
---|---|---|
學前教育學院(教育系) | 學前教育、國小教育 | 學前教育、現代教育技術 |
旅遊與經濟管理學院 | 旅遊管理、電子商務 | 旅遊管理、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會計、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統計與會計核算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教育、商務英語 | 商務英語、英語教育 |
中文系 | 漢語言文學 | 歷史教育、文秘、語文教育 |
生物系 | 生物科學、科學教育 | 生物教育、園藝技術、農業生物技術、環境工程技術 |
物理系 | 物理學 | 物理教育、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 |
化學系 | 化學 | 化學教育、精細化工技術 |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 | 數學與套用數學、計算機套用技術、統計學、電子信息工程 | 數學教育、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數字媒體套用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信息安全與管理 |
音樂系 | 音樂學、舞蹈學 | 音樂教育 |
美術系 | 美術學、藝術設計學 | 藝術設計、美術教育 |
體育系 |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體育教育 |
政法系 | 思想政治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物業管理、社區管理與服務、公共事務管理、行政管理、法律文秘、法律事務 |
學科建設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8月,南昌師範學院共有學校現有專任教師411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175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263人;國家級、省級教學名師6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11人,全國、全省優秀教師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2人,省主要學科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人選1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8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22人,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18人,兼任兄弟高校博士生導師2人,兼任碩士生導師13人。
(下列各層次教師名單數據來自該校各院系網站,名單有所不全)
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享有者:劉振亞、夏克堅、孫憲、熊金泉、葉存洪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孫憲、熊金泉、劉振亞
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塗相仁、夏克堅、劉秀娟、王歌雲、郭樹琨、殷劍、熊金泉、蔡慧琴、胡小萍
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雷城如、程麗芬、殷劍、熊金泉、葉存洪、蔡慧琴、胡永萍、胡小萍
江西省教學團隊:教育管理學教學團隊(負責人:葉存洪)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8月,學校建設有2個省級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8門省級精品課程,以及1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培訓基地。
省級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旅遊管理專業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省級特色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省級培訓基地:江西省旅遊套用型人才培訓基地
省級精品課程:文學概論、合唱、英語教學法、C語言程式設計、導遊基礎知識、概論課、餐飲服務與管理、英語寫作、教育學、中國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江西民間地方舞、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田徑、數學教學論、電子設計與製作、遺傳學、旅遊文化學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5年6月,學校設有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哲學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2個校級研究機構。
省級重點實驗室:江西省群體遺傳與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
市級重點實驗室:南昌市“濕地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南昌市“分子遺傳與育種”重點實驗室
省級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西民間舞蹈文化研究中心
省級哲學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江西省旅遊產業升級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機構:江西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經濟研究所、江西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江西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文藝理論研究所、中國書畫研究所、教育管理研究所、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人口研究所、書院研究中心、譜牒文化研究所
科研成果
2008-2013年,南昌師範學院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共126項,發表論文1033篇、出版著作及教材93部,獲國家專利11項。
序號 | 專利名稱 | 發明人 | 專利號 | 專利類型 | 授權公告日 |
1 | 背負型訓練裝置 | 鄒群海 | ZL201420124679.0 | 實用新型 | 2014年8月6日 |
2 | 背部健身器 | 鄒群海 | ZL201420124653.6 | 實用新型 | 2014年8月6日 |
3 | 可調式腿部訓練裝置 | 聶芳芳 | ZL201420124678.6 | 實用新型 | 2014年8月6日 |
4 | 健身負重快拆裝置 | 聶芳芳 | ZL201420124652.1 | 實用新型 | 2014年8月6日 |
5 | 戶外攀登掛鈎 | 李磊 | ZL 2014 2 0116073.2 | 實用新型 | 2014年8月6日 |
6 | 網球固定裝置 | 李磊 | ZL 2014 2 0124697.9 | 實用新型 | 2014年8月6日 |
7 | 健身束帶鎖止器 | 李磊 | ZL 2014 2 0124654.0 | 實用新型 | 2014年8月6日 |
8 | 攜帶型簡易貨物吊裝機械 | 敖四江 | ZL201320758027.8 | 實用新型 | 2014年4月30日 |
9 | 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實訓教學系統 | 敖四江、 潘桂根 | ZL201420261045.X | 實用新型 | 2014年9月17日 |
10 | 包裝盒 | 徐新愛 | ZL201330585221.6 | 外觀設計 | 2014年9月17日 |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學校圖書館文獻收藏重點為文理科中外文書刊、工具書、教學參考書等。截至2014年3月21日,館藏圖書有中文圖書、外文圖書、中外文期刊、線裝古籍圖書等,擁有古籍圖書4.1萬冊,擁有清華同方學術期刊(CNKI),維普期刊庫、萬方數字資源庫、超星電子圖書、書生電子圖書、方正電子圖書、基礎教育資源庫等電子文獻資源,其中電子期刊8000種,電子圖書40萬冊。
- 學術期刊
《南昌師範學院學報》是南昌師範學院主管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是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全國教育院校“十佳”學報,江西省優秀期刊,中國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
該刊為雙月刊,第1、2、4、5期為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6期為綜合版。哲學社會科學版現設有政治與法律研究、哲學與文化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教學研究、歷史研究、文學藝術研究、語言文字研究等欄目;綜合版有數學自然科學及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等欄目。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南昌師範學院校徽包括徽志和胸徽。
徽志呈圓形,主色調為藍色,上端由南昌的首寫字母“N、C”組成極具動感的火焰形態,同時“N、C”之間的空白部分又形成一個“N”,即英文“Normal”的首寫字母,標誌下端飄逸的書本形態構成一個“U”字,既代表教育又表示大學。標誌下方的“U” 空白部分與上方的火焰共同構成一隻燃燒的蠟燭。“1952”,寓意學校創始年份。
胸徽為教職工和學生佩戴的印有學校中文校名的長方形佩章。
- 校訓
厚德修身、博學育人
“厚德修身” 強調的是大學教育中思想道德建設和修養身性的重要性,突出學校對傳統美德承傳以及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良好身心培育的重視,倡導師生員工學做人、學做事、學立身、學處世,即以高尚的道德擔負起歷史使命;以高尚的師德從事教育實踐;以高尚的個人操守服務社會。
“博學育人”強調的是學識修為的重要性,沒有淵博的知識,就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無法很好地教育學生。
- 校旗
南昌師範學院校旗為標有學校徽志的加中文校名的藍色旗幟。校旗規格為:長240厘米,寬160厘米。
社團建設
截至2014年12月,該校有各類學生社團32個,包括讀者協會,脫口秀協會,書法協會,計算機協會、紅杏花文學社、國語協會、英語協會等社團協會,其中校級社團21個,系級社團11個,正式註冊社團會員達2477人,占全校學生總人數的31.8%。2014年舉行第一屆社團文化節暨社團文化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