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長城(南方長城)

中國南方長城

南方長城一般指本詞條

南方長城(South-Great Wall)又稱為苗疆邊牆,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始築邊牆70里,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上起王會營、下至鎮溪修建邊牆300多里,天啟三年(1622年)鎮溪至喜鵲營添築土牆60餘里。苗疆邊牆全長達430餘里。嘉慶二年(1797年)重修鎮竿鎮邊牆190里。1936年,苗疆掀起“革屯運動”,湖南省政府“廢屯升科”,結束了在湘西140多年的“苗防屯政”制度。邊牆體系被廢棄。

南方長城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築之一,這段長城是明清王朝對南方苗族鎮撫的產物,涵溶了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現象,構架了那個時代治國方法的精神實質,是研究明清兩代對邊遠少數民族征服統治鮮活的歷史史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方長城
  • 外文名稱:South-Great Wall
  • 地理位置:中國湘西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開放時間:旺季:07:30~18:00 淡季:08:00~17:30
  • 景點級別: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45.00元
  • 著名景點:亭子關、烏巢關、阿拉關、靖邊關
  • 建議遊玩時長:1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春夏秋為宜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湖南省鳳凰縣
歷史,發現,特點,規模,修復及宣傳,旅遊信息,門票信息,交通信息,最佳旅遊時間,景區熱度指數,

歷史

南方長城又稱苗疆邊牆。它是明王朝和清王朝的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對南方少數民族,主要是對南方苗族鎮壓的產物。為了持續統治,持續鎮壓,想出了這築牆屯兵,分割統治的毒計。把湘西苗疆南北隔離起來。這是一條由汛堡、碉樓、屯卡、哨台、炮台關門、關廂組成的關卡,以此孤立和征服苗族。
苗疆長城苗疆長城

南方長城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於明天啟三年(公元1622年)長城南起與銅仁交界的亭子關,北到吉首的喜鵲營,全長三百八十二里,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築之一。

約3000年前,苗族的先民就活動在長江中游的“荊楚”之地,唐宋以後逐漸從洞庭湖溯沅江西上,到達湘西和黔東這個歷史上稱之為“五溪”的地區,因以臘爾山為中心,故又稱“臘爾山苗”。他們與漢人毗鄰而居,苗人多生活在深山野林,漢人居住在沿河和河水流過的平原。民間流傳的歌謠:“官占城,漢占坪,苗家攆在半天雲。”苗人的不斷西遷和漢族的不斷西進是同時進行的。而湘西鳳凰一帶成了苗漢文化的交界和拉鋸地帶。
在這一地區,漸漸形成了“生苗”區和“熟苗”區,“生苗”即未受“教化”的苗人,田地不在賦稅之內,人丁不在徭役之中;“熟苗”即被強制接受漢化,加入民籍,有國家戶口的苗族。

發現

2000年4月下旬,鳳凰縣委和縣政府為了準備申報鳳凰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程邀請了中國國家建設部古建築專家趙景慧、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長、長城學會副會長羅哲文等10多人來鳳凰古城進行全面考察。當時當地隨行人員介紹“苗疆邊牆”時,尋找了南方長城長達50年之久的羅哲文對此十分感興趣,並爬上城牆進行具體考察研究。4月底,專家得出結論,認定該邊牆即是南方長城。
中國南方長城
羅哲文稱,他搞長城研究50年了,以往歷史學家只是在歷史文獻的記載中知道中國南方也有長城,但許多人皓首窮經也沒能找到它客觀存在的一星半點證據。他認為,說苗疆長城是中國長城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爭議,應和北方長城一樣加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他進一步指出這僅僅是一個有關行政手續的問題。
苗疆長城苗疆長城
根據羅哲文教授的看法,在北方的明長城也稱邊牆,每一軍防區的邊牆有長有短。北京保衛明十三陵的“昌鎮”有200餘公里,與湖南“鎮竿鎮”(即今天的鳳凰縣)邊牆的長度差不多。湘西長城不僅其防禦體系與北方明長城一樣,而且,其軍事機構設定,官兵制度也都相同,因此該長城完全應該屬於中國長城的一部分。

特點

城牆高約3米,底寬2米,牆頂端寬1米,繞山跨水, 大部分建在險峻的山脊上。府城垣全長3公里,高5米,寬2.8米,沿北側砌成垛口,共有間隔一致的英垛口76個,每個垛口0.7米見方,上有2米寬可作行人道用。城牆中段有方形炮台一個,炮台西南50米為城垣最高點。海拔688米處有士兵守宿指揮堡一間,東西長9米,南北寬3米,占地27平方米。基石全為長條細鑿青石壘砌,每邊中部均有長方形台階進入堡內。城牆全系正方青石細鑿砌築,凝結材料為糯米石灰砂漿。經過600多年風雨侵蝕,露出部分的石面全部呈青黑色,與城垣周圍石質各異。據專家考證,砌築城垣所用石料,全從山下採集,鑿成料石,然後一塊一塊運上山,整個工程之浩大,令人嘆為觀止。
苗疆長城苗疆長城

規模

南長城共有1300多座用於屯兵、防禦用的由汛堡、碉樓、屯卡、哨台、炮台、關門,僅鳳凰縣境內就有800多座。當時的駐兵一般約4000-5000人,最多時曾增到7000人左右。城牆高約3米,底寬2米,牆頂端寬1米,繞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險峻的山脊上。當地的地名也因此而大都以炮台、哨、卡、堡、碉、關、營來命名,如:亭子關、烏巢關、阿拉關、靖邊關等。
根據鳳凰縣委宣傳部幹部楊志勇的回憶,他小時候的廖家橋鎮就有邊牆,並有東、西、南三個城門。在修建房屋、水庫和渠道時就地取材,到20世紀80年代時已經拆毀得差不多了。其他地方的保護狀況也是如此,因此南長城大多是殘缺的。
苗疆邊牆尚保存有作為整個軍事防禦體系指揮中心(總兵衙門)的城池(鳳凰古城)1座,作為分指揮中心的古城址(乾州古城、吉衛古城)2座,古城堡10座,屯堡130座、碉卡47座,哨台311座、關門座、營盤寨4座,土石邊牆殘段85處,總計13185米。
南方長城
汛堡,又名城堡,10座,多設於重要關口,軍事要塞,起著聯繫各屯堡,策應軍事指揮的重要職能。城內一般設衙門、火藥局等機構。駐都司、把總、外委等官職。以黃絲橋為例:黃絲橋古城堡位於鎮竿城西南25公里處,地處湘黔邊境,是湘黔通道的咽喉。清康熙年間移鎮竿總兵駐五寨司後,古城稱鳳凰營,民國二年始稱黃絲橋古城。
屯堡130座,是指專為兵丁駐紮而修築的城堡。屯堡也稱屯卡,比汛堡小些。屯堡修建在重要山頭和關口的高地,形體依山而異,有圓形、槨形、方形和不規則形,規模也因其功能不同而異,但傳遞信息的功能是一致的。堡寨四周壘砌石牆,設寨門2-4個,寨內主街分設2進、3進不等,石牆上修建連體的土、石結構建築,大大增高了外圍防禦的高度,其中3層乃至4層封閉式的“保家樓”按需設定,個別還設定炮台,整個古堡寨就似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如林寨,當地百姓介紹就是古代儲糧的堡寨,寨東門一口古井的碑文就記載:“……我林寨八仙井,明萬曆年間所創修……”。由此可見該古堡寨的修築年代和當時內部設施的作用,以及與其堅固的程度才得以保存至今。
哨卡311座,就地開取青色石灰岩疊砌,形制依山勢而異,多呈圓形,開一門或兩門,面積一般在300—5000平方米之間,依其規模駐守軍民20—70戶。它們均位於重要關口,必設炮台。四周牆體設望眼或槍眼,其功能除傳遞信息外,主要是阻截外敵,策應包抄、增援的作用。
碉堡770座,是專門用於防守和進攻。按照修築的標準,一般分為上、中、下三層。牆身用塊石砌成。哨台是專門用來巡邏和瞭望的崗樓。每座分為上下兩層。苗區共設立哨台105座,鳳凰境內就有85座。炮台是安放大型火炮的炮樓。例如竿子坪與乾州交界地就有一炮台、二炮台、三炮台,其外圈用青石壘砌,內中用粘土夯築。
哨所311座,是巡邏瞭望之所,其視野開闊,多建於關牆附近的高台地上。
關門39座,是用以嚴守邊牆界限的設施,擇其險要地段,沿山歷澗而建。在鳳凰境內有名的關門有亭子關、安靜關、銅鑼關、報木關、靖邊關、岩門關等。
關廂,一般指設在城市內的主要街口要道。在城外,一些來往交通要道又沒有隘口可守,就設立一些小型關門,故稱關廂。關廂同樣有門和樓房。鳳凰城內就有6座。
營盤寨4座,即舒家塘、林寨、八斗丘、拉毫營盤。始建於明代,古寨結構封閉,內部古建築保存較好。
2000年4月22日,羅哲文教授最終確定這裡就是南方長城,引起國內外的震動。

修復及宣傳

在南長城定論後,鳳凰縣政府和縣委進行了一系列的修復和宣傳活動。政府出資在永興坪拉毫營盤段進行搶救維修,在2001年5月前共修復了1.78公里。
黃昏下的南方長城黃昏下的南方長城
為了達到宣傳的目的,“南長城2003年中韓圍棋邀請賽”在鳳凰縣舉行。相關單位耗資近20萬元在南長城建起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圍棋盤,是標準棋盤的5051.83倍,邊長31.7米,總面積1004.89平方米。常昊、曹熏鉉等棋手前來下棋,近千觀眾現場觀看,並且上百餘家媒體電視直播。有業餘愛好者為表尊重之意,竟然花一個多月時間徒步前來。

旅遊信息

門票信息

45元/人

交通信息

鳳凰縣土橋隴車站乘坐鳳凰阿拉鎮的中巴車20分鐘左右可以到達,車票6元。

最佳旅遊時間

南方長城地處湖南湘西地區,湘西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豐沛,年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氣溫12℃-16℃,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24℃-27℃,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1.7℃-4.3℃。無霜期達240-288天。南方長城四季皆適合旅遊,最佳時間為4-11月份。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  合作夥伴:百度地圖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20.69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24.2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