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文叢·每天都過愚人節:雜談錄》選取王蒙、周國平、劉心武、蕭乾、池莉、趙麗宏等數十位現當代一流文化及社會活動家傾心寫就的雜談,從觀點、世事、世相、雜談、閒說的角度採集編錄。《南方周末文叢·每天都過愚人節:雜談錄》內容豐富,從獨到觀點中發覺人性,從紛紜世事中把握規律,從變幻世相中窺見人情,從閒聊雜談中增長見聞,從偶語閒說中流露性情,內容廣博絕不雜亂。《南方周末文叢·每天都過愚人節:雜談錄》主旨明確,或裨益人生,或揭批醜惡,或建策時事,或啟迪思維,或抒發感喟,或提升境界……絕不發無的之矢。《南方周末文叢·每天都過愚人節:雜談錄》在發掘真善美的同時,也絕不迴避生命和生活的陰暗面,即使如貪腐這樣的『敏感』問題,亦絕不護短。《南方周末文叢·每天都過愚人節:雜談錄》篇章都是名家大筆,文風多樣各具特色,批判精神與理性思考共存,剖析現象與揭示本質相隨,有的作品舉重若輕,使讀者滿懷緊張後一朝釋然;有的作品曲折婉轉,使讀者良久思索後拍案叫絕;有的作品直指人心,使讀者當頭棒後醍醐灌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方周末文叢•每天都過愚人節:雜談錄
-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 頁數:310頁
- 開本:16
- 定價:32.00
- 作者:南方周末
-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170749, 753917074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南方周末文叢·每天都過愚人節:雜談錄》所選的這些名人雜談,體現了高超的思想力度和高妙的藝術情趣,充分反映了中國知識分子一以貫之的思想傳統。因此,《南方周末文叢·每天都過愚人節:雜談錄》特別適合紛爭忙碌中的當代人靜下心來,深入閱讀,分享中國當代一流思想家對社會對人生冷峻而熱情的思考。
圖書目錄
一 對監督者的監督
和平年代的犧牲——莫小米
兩性的迷宮——李育杭
面目不清的城市——北村
“把玩”——劉緒源
“老實話”——高洪波
藏起屠刀,立地成佛——林順大
大企業的時光倒錯——伍立楊
盜亦有道非常道——舒 展
德國不會拯救瑞恩兼與龍應台女士商榷——駱爽
東史郎的意義——朱也曠
對監督者的監督——舒展
佛也救不了金翠蓮——牧惠
共和國不能忘記——吳非
含羞草的冤屈——牛漢
活在邊緣——殷國明幾個老鄉——吳方
跨世紀的一代“?”——潘凱雄
來去自由——鐘復
李鬼多矣——牧惠
旅遊——王蒙
媽祖與李贄——朱健國
拿來主義就是拿來主義——林希
強人怨——蔣子龍
親近的仇人——莫小米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慌——潘多拉
替荊軻喊冤——林非
偷爺兒的眼神——余老樵
玩具——肖復興
閒話財神——舒展
相聲瑣談——蕭乾
心肝的位置——趙牧
洋人的膝蓋和女人的馬桶——雷頤
一句笑語——張雨生
以不妨礙別人為度——李子云
有些冷飯宜炒炒——嚴秀
與民同樂深入下層——牧惠
真和尚,假和尚——牧惠
作家和“”及其他——何苦
關於道德問題——于堅
名人和明星——周國平
說“玩物喪志”——朱鐵志
思索是一把剪刀——沈東子
也說豪放——舒展
尊嚴——趙麗宏
二、複製的歷史
“公賄”歪風探源——楊子才
“州官放火”獎——王得後
標語者說——龐培
多餘的前綴——宋志堅
風雅——吳非
複製的歷史——高洪波
耗子——馮驥才
假威——陳四益
監督的漏洞——普勒
李鴻章吸菸、赴宴及其他——余老樵
流氓現實主義——劉洪波
無官輕——戴善奎
一到了局級
三 從前,山上有座廟
“有人”無我——牧惠
把柄詞與物之三——于堅
唱·罵·其他——蔣子龍
吃喜酒——華田
從前,山上有座廟
動物表演《不怪集》之二——蔣子龍
讀報記惑——章 明
鄉下一隻鳥的翻譯——龐培
法與人與馬——邵燕祥
煩人的禮品——張心陽
共生——吳翼民
糊塗難得?——謝雲
黃鶴與KENT的對話——鄢烈山
金牙情結——范若丁
走過場——李佩芝
理事——吳翼民
論狗性——雪狐
如此轉型期——劉洪
波如果股票明天上市——葉曙明
如今誰甩誰——張抗抗
誰比誰更卑劣——莫小米
談“布狗”海外亂彈之一——章明
饕餮之死——章明
偷——蔣子龍
溫馨——劉心武
吸菸和戒菸——黃秋耘
現代人的牙齒問題——蔣子龍
小城雨——盧振光
咬——小蜂房主人
以鼻取人——蔣子龍
嬰兒之歌——綠原
鸚鵡作證——小蜂房主人
造神者——程關森
至今猶壯英雄氣——鄢烈山
中國變色龍——牧慧
中國文人的“損”——戴厚英
裝病和裝沒病——丁 耶
“空殼”眼光——陳大超
常識:只有一個視窗——于堅
話說酒廣告——黃天驥
今之三多——張中行
可怕的笑話——林希
可畏的人言——牧慧
冷麵滑稽——鄢烈山
買猴兒與霓虹燈——舒展
評職的感想——謝冰
人心之險——趙牧
養豬原則——張世昌
正面——姜琍敏
準時到校——趙牧
嘴上文章:空對空——何滿子
四 對說打鬼
“非抓不可”——老木
多保留一片綠地——林順
天價——舒黔
戲說打鬼——邵燕祥
學生的氣質——謝冰
一口咬定——謝雲
在血盆大口的背後——何龍
北京人吃早點——肖復興
不敢說“閒”——蘇葉
東方式決鬥——莫小米
關於隨感的隨感——朱蘇進
教國語——文迪(香港)
每天都過愚人節——北海
磨一身老繭——趙牧
頌理想——張中行
一口咬醒夢中人——池莉
擁抱的技巧——蔣子龍
占茅坑——雪獅
自願不自由——牧惠
五 愛閒說
我畫蘋果樹——鐵凝
邊緣——北村
一個人的除夕——李蘭妮
聊天——吳亮一生
只做一件事——池莉
閒居——柳蔭
安靜的力量——陳染
愛閒說——董橋(香港)
在爐火前夢想——斯妤
消磨時光——莫小米
雨天讀書——劉伯毅
湖畔樹影——趙麗宏
視窗——季紅真
聽雪——張 楓
丁香小院——憶明珠
窗外的風景——沉韻
葉子說給女兒:大自然和夢幻的童話——瀟渝(加拿大)
低級食客——李洱
和平年代的犧牲——莫小米
兩性的迷宮——李育杭
面目不清的城市——北村
“把玩”——劉緒源
“老實話”——高洪波
藏起屠刀,立地成佛——林順大
大企業的時光倒錯——伍立楊
盜亦有道非常道——舒 展
德國不會拯救瑞恩兼與龍應台女士商榷——駱爽
東史郎的意義——朱也曠
對監督者的監督——舒展
佛也救不了金翠蓮——牧惠
共和國不能忘記——吳非
含羞草的冤屈——牛漢
活在邊緣——殷國明幾個老鄉——吳方
跨世紀的一代“?”——潘凱雄
來去自由——鐘復
李鬼多矣——牧惠
旅遊——王蒙
媽祖與李贄——朱健國
拿來主義就是拿來主義——林希
強人怨——蔣子龍
親近的仇人——莫小米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慌——潘多拉
替荊軻喊冤——林非
偷爺兒的眼神——余老樵
玩具——肖復興
閒話財神——舒展
相聲瑣談——蕭乾
心肝的位置——趙牧
洋人的膝蓋和女人的馬桶——雷頤
一句笑語——張雨生
以不妨礙別人為度——李子云
有些冷飯宜炒炒——嚴秀
與民同樂深入下層——牧惠
真和尚,假和尚——牧惠
作家和“”及其他——何苦
關於道德問題——于堅
名人和明星——周國平
說“玩物喪志”——朱鐵志
思索是一把剪刀——沈東子
也說豪放——舒展
尊嚴——趙麗宏
二、複製的歷史
“公賄”歪風探源——楊子才
“州官放火”獎——王得後
標語者說——龐培
多餘的前綴——宋志堅
風雅——吳非
複製的歷史——高洪波
耗子——馮驥才
假威——陳四益
監督的漏洞——普勒
李鴻章吸菸、赴宴及其他——余老樵
流氓現實主義——劉洪波
無官輕——戴善奎
一到了局級
三 從前,山上有座廟
“有人”無我——牧惠
把柄詞與物之三——于堅
唱·罵·其他——蔣子龍
吃喜酒——華田
從前,山上有座廟
動物表演《不怪集》之二——蔣子龍
讀報記惑——章 明
鄉下一隻鳥的翻譯——龐培
法與人與馬——邵燕祥
煩人的禮品——張心陽
共生——吳翼民
糊塗難得?——謝雲
黃鶴與KENT的對話——鄢烈山
金牙情結——范若丁
走過場——李佩芝
理事——吳翼民
論狗性——雪狐
如此轉型期——劉洪
波如果股票明天上市——葉曙明
如今誰甩誰——張抗抗
誰比誰更卑劣——莫小米
談“布狗”海外亂彈之一——章明
饕餮之死——章明
偷——蔣子龍
溫馨——劉心武
吸菸和戒菸——黃秋耘
現代人的牙齒問題——蔣子龍
小城雨——盧振光
咬——小蜂房主人
以鼻取人——蔣子龍
嬰兒之歌——綠原
鸚鵡作證——小蜂房主人
造神者——程關森
至今猶壯英雄氣——鄢烈山
中國變色龍——牧慧
中國文人的“損”——戴厚英
裝病和裝沒病——丁 耶
“空殼”眼光——陳大超
常識:只有一個視窗——于堅
話說酒廣告——黃天驥
今之三多——張中行
可怕的笑話——林希
可畏的人言——牧慧
冷麵滑稽——鄢烈山
買猴兒與霓虹燈——舒展
評職的感想——謝冰
人心之險——趙牧
養豬原則——張世昌
正面——姜琍敏
準時到校——趙牧
嘴上文章:空對空——何滿子
四 對說打鬼
“非抓不可”——老木
多保留一片綠地——林順
天價——舒黔
戲說打鬼——邵燕祥
學生的氣質——謝冰
一口咬定——謝雲
在血盆大口的背後——何龍
北京人吃早點——肖復興
不敢說“閒”——蘇葉
東方式決鬥——莫小米
關於隨感的隨感——朱蘇進
教國語——文迪(香港)
每天都過愚人節——北海
磨一身老繭——趙牧
頌理想——張中行
一口咬醒夢中人——池莉
擁抱的技巧——蔣子龍
占茅坑——雪獅
自願不自由——牧惠
五 愛閒說
我畫蘋果樹——鐵凝
邊緣——北村
一個人的除夕——李蘭妮
聊天——吳亮一生
只做一件事——池莉
閒居——柳蔭
安靜的力量——陳染
愛閒說——董橋(香港)
在爐火前夢想——斯妤
消磨時光——莫小米
雨天讀書——劉伯毅
湖畔樹影——趙麗宏
視窗——季紅真
聽雪——張 楓
丁香小院——憶明珠
窗外的風景——沉韻
葉子說給女兒:大自然和夢幻的童話——瀟渝(加拿大)
低級食客——李洱
序言
那些漸行漸遠的名字
馬莉
大約15年前,我編過一本“芳草地”的結集,並寫過一個序,一晃,又一個15年將要過去了,再次把芳草地結集,我心中有一種難言的感慨,不是感慨時間過得真快,而是感慨,我當年的那一批老作家,與我一起走過了20年的“芳草地”的老人,現在大多已經不復存在了,他們是馮亦代、張中行、蕭乾、梅志、綠原、藍翎、端木蕻良、何滿子、公劉、牧惠、許潔泯、李士非、陳荒煤、李佩芝、吳方……編輯這本集子時,重新看到他們的名字,再次閱讀他們的文章,回想起當年在電話中向他們約稿的情形,他們的音容笑貌,一下子浮現在眼前。我的眼睛有些濕潤。
這些都是當年我責編的“芳草地”版面的老作家,那時他們還不老,而我,還年輕,他們對我,對我編輯的這塊小小的“語言的家園”,倍加呵護,有求必應。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支撐起了我這個隨筆版面上空的一片藍天,我至今感恩這些老作家,沒有他們,我是編不好我的版面的,沒有這樣一群好的作家,我們的報紙是辦不成的。在這裡,讓我向他們深深地鞠躬。
要說的話很多,就此打住罷,詩人聶魯達有句詩:“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好像你已遠去。”如今我離開我的編輯崗位,而他們,確實已越走越遠,那些我曾經熟悉的身影,正靜靜地睡在我耕耘過的,不,是我們一起耕耘過的清香的芳草地上。
我忍不住找回我15年前寫的序言,也放在這裡,如此,對“芳草地”的敘說顯然就完整了——
“收集在這裡的散文隨筆,大部分是《芳草地》版1995年所發表的作品精選。回想起來,編《芳草地》已是第5個年頭了,我大致算了一下,5年,大約270期吧,也就是200多萬字吧,這個數字饒有意味:5年,是半個世紀的十分之一,在時間的歷史長河中它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對於一個有限的生命而言,它卻不僅僅是短暫的一瞬了。
對於我而言,作為一個編輯,其責任不僅僅是編出令個人喜歡的好稿,也不僅僅是編出令讀者喜歡的好稿,做到這一點其實不難,但遠遠不夠。對於我而言,做到這一點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個不思考的懶漢編輯。一直以來,我始終抱著這樣的信念——閱讀的信念,面對著當代那么多優秀的作家和作品,我有什麼理由不閱讀他們呢?
閱讀他們,傾聽他們,不同的面孔,不同的靈魂和不同的心態。有悲壯和崇高,有正義和痛苦,有愛以及恨……一些博大,一些精深,一些纖細,一些拙樸,那些跳動著的心!
我很驕傲我能站在本世紀末這樣一個很適合我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這個時代的場面和人物,這個時代的精神和氣質。
我想這將是一個難以忘懷的時代吧。因為畢竟,這個時代保留了它應該保留的東西,譬如正義和偉大,譬如同情和關懷……譬如,這樣的一本書。
儘管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但,這還不夠嗎?
在這個世紀之末的黑暗之夜,我的朋友問我:我們還閱讀什麼呢?
是啊,這也正是我思考的問題。
到處是燈紅酒綠和五彩繽紛,到處是嘈雜和熱鬧的聲音,到處是虛幻和偽裝。我想,面對這一切,閱讀就成為我們生存和謹慎選擇生存的第一需要了。
如果說,僅僅是閱讀這些優秀的篇章,那么5年,我已是閱讀了200多萬字了。這個數字當然不多,但,也不算少。
面對這些優秀的篇章,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結集成冊出版,讓下一個世紀的人們也能夠像我們一樣,滿懷著熱愛的心情去閱讀和欣賞呢?
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讓未來的人們認識和了解我們這個時代的風貌呢?
我們沒有理由,我們也似乎沒有別的選擇。” 2011年11月5日於宋莊
馬莉
大約15年前,我編過一本“芳草地”的結集,並寫過一個序,一晃,又一個15年將要過去了,再次把芳草地結集,我心中有一種難言的感慨,不是感慨時間過得真快,而是感慨,我當年的那一批老作家,與我一起走過了20年的“芳草地”的老人,現在大多已經不復存在了,他們是馮亦代、張中行、蕭乾、梅志、綠原、藍翎、端木蕻良、何滿子、公劉、牧惠、許潔泯、李士非、陳荒煤、李佩芝、吳方……編輯這本集子時,重新看到他們的名字,再次閱讀他們的文章,回想起當年在電話中向他們約稿的情形,他們的音容笑貌,一下子浮現在眼前。我的眼睛有些濕潤。
這些都是當年我責編的“芳草地”版面的老作家,那時他們還不老,而我,還年輕,他們對我,對我編輯的這塊小小的“語言的家園”,倍加呵護,有求必應。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支撐起了我這個隨筆版面上空的一片藍天,我至今感恩這些老作家,沒有他們,我是編不好我的版面的,沒有這樣一群好的作家,我們的報紙是辦不成的。在這裡,讓我向他們深深地鞠躬。
要說的話很多,就此打住罷,詩人聶魯達有句詩:“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好像你已遠去。”如今我離開我的編輯崗位,而他們,確實已越走越遠,那些我曾經熟悉的身影,正靜靜地睡在我耕耘過的,不,是我們一起耕耘過的清香的芳草地上。
我忍不住找回我15年前寫的序言,也放在這裡,如此,對“芳草地”的敘說顯然就完整了——
“收集在這裡的散文隨筆,大部分是《芳草地》版1995年所發表的作品精選。回想起來,編《芳草地》已是第5個年頭了,我大致算了一下,5年,大約270期吧,也就是200多萬字吧,這個數字饒有意味:5年,是半個世紀的十分之一,在時間的歷史長河中它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對於一個有限的生命而言,它卻不僅僅是短暫的一瞬了。
對於我而言,作為一個編輯,其責任不僅僅是編出令個人喜歡的好稿,也不僅僅是編出令讀者喜歡的好稿,做到這一點其實不難,但遠遠不夠。對於我而言,做到這一點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個不思考的懶漢編輯。一直以來,我始終抱著這樣的信念——閱讀的信念,面對著當代那么多優秀的作家和作品,我有什麼理由不閱讀他們呢?
閱讀他們,傾聽他們,不同的面孔,不同的靈魂和不同的心態。有悲壯和崇高,有正義和痛苦,有愛以及恨……一些博大,一些精深,一些纖細,一些拙樸,那些跳動著的心!
我很驕傲我能站在本世紀末這樣一個很適合我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這個時代的場面和人物,這個時代的精神和氣質。
我想這將是一個難以忘懷的時代吧。因為畢竟,這個時代保留了它應該保留的東西,譬如正義和偉大,譬如同情和關懷……譬如,這樣的一本書。
儘管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但,這還不夠嗎?
在這個世紀之末的黑暗之夜,我的朋友問我:我們還閱讀什麼呢?
是啊,這也正是我思考的問題。
到處是燈紅酒綠和五彩繽紛,到處是嘈雜和熱鬧的聲音,到處是虛幻和偽裝。我想,面對這一切,閱讀就成為我們生存和謹慎選擇生存的第一需要了。
如果說,僅僅是閱讀這些優秀的篇章,那么5年,我已是閱讀了200多萬字了。這個數字當然不多,但,也不算少。
面對這些優秀的篇章,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結集成冊出版,讓下一個世紀的人們也能夠像我們一樣,滿懷著熱愛的心情去閱讀和欣賞呢?
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讓未來的人們認識和了解我們這個時代的風貌呢?
我們沒有理由,我們也似乎沒有別的選擇。” 2011年11月5日於宋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