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作戰

南方作戰

南方作戰(Southern Operation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進攻東南亞各地的作戰行動的總稱。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後,從進攻英屬馬來西亞半島到1942年5月攻陷緬甸為止。南方作戰除了巴丹半島美軍的抵抗較預期長外,日軍完整達成了作戰目標。

基本介紹

簡介,背景,前夕,作戰計畫,經過,空襲珍珠港,攻取馬來半島,攻取新加坡,攻取菲律賓,攻取香港,攻取關島,進攻拉包爾,攻取威克島,攻取荷屬東南亞,進攻緬甸,錫蘭海戰,結果,

簡介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後,從進攻英屬馬來西亞半島到1942年5月攻陷緬甸為止。南方作戰除了巴丹半島美軍的抵抗較預期長外,日軍完整達成了作戰目標。

背景

日本國民中仇外的民族主義成為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深刻的思想根源,而適逢日本在東亞的崛起,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了俄國,在甲午戰爭中擊敗了中國,使日本人認為只有日本才是能把亞洲從白種人那裡拯救出來的唯一的“救世主”。
戰前區域局勢地圖戰前區域局勢地圖
太平洋戰爭爆發是日、美爭奪亞太地區的必然結果,戰爭經濟的需要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經濟根源。1937年日本發動日本侵華戰爭(又稱:抗日戰爭),並逐步擴大規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中國的戰事開始僵持,隨著戰爭的不斷擴大,日本把越來越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消耗在中國戰場上,經濟開始吃緊。為此日本為了化解危機確定了南北並進的國策方針。1939年日本在中蒙邊境上挑起諾門坎事件,與蘇聯爆發了武裝衝突,由於雙方在軍事力量上的巨大差距,日本關東軍敗北,被迫放棄北進計畫,轉入對蘇防禦。
而此前一直對日本採取綏靖政策的西方國家,讓日本認為西方弱小,使其看到了南進的機會,並且西方國家對日本進行突然的經濟制裁加劇了雙方緊張的關係,於是日本決定與英美荷等歐美國家開戰,進攻東南亞爭奪該地資源以維持國家自給自足的經濟,持續對中國的戰爭。

前夕

1941年9月3日、日本與美英兩國關係交惡,大本營於政府審議連絡會議的帝國國策遂行要領:“若到十月上旬我國仍無法在外交上取得合理的結果,將會對英美荷開戰”。
10月16日,近衛文麿內閣總理辭職後,由東條英機繼任,於11月1日重新審議大本營政府連絡會議、並在11月5日的御前會議中確定。之後日本陸海軍決定在12月8日對英美荷等國開戰,並積極準備相關事宜。
11月6日,公布南方作戰各軍指揮官,南方軍總司令為寺內壽一大將、第14軍司令為本間雅晴中將、第15軍司令為飯田祥二郎中將、第16軍司令為今村均中將、第25軍司令為山下奉文中將。同日大本營對南方軍、第14軍、第15軍、第16軍、第25軍、南海支隊發布作戰序列、對各軍及支那派遣軍下達南方作戰作戰準備命令。

作戰計畫

南方作戰日方稱作“あ號作戦”,依地區可細分成:
攻取菲律賓—“M作戰”
攻取馬來半島—“E作戰”
攻取荷屬東印度—“H作戰”
攻取關島—“G作戰”
攻取英屬婆羅洲—“B作戰”
攻取香港—“C作戰”
攻取俾斯麥群島—“R作戰”
海軍的空襲珍珠港—“Z作戰”。
南方作戰的主要目標是奪取荷屬東印度的石油資源。為此目的,日軍必定要在美屬菲律賓與英屬馬來西亞建立起立足點,迅速攻下蘭印地區,構築與巽他群島連成的防衛線,以確保資源往本州的運輸。
作戰計畫內容主要為:以海軍第1航空艦隊為主力的航空母艦部隊對歐胡島珍珠港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發動奇襲,一口氣消滅其太平洋艦隊主力。在對珍珠港發動奇襲後,立刻對菲律賓馬來西亞兩方面同時進攻、接著分別是婆羅洲蘇拉威西島、南部蘇門答臘等要地占領、最終目標為爪哇島。此外,攻下香港、英屬婆羅洲、關島俾斯麥群島摩鹿加群島帝汶島,日軍在開戰初期也於泰國內進駐大批軍力、能視狀況進攻英屬緬甸
開戰預定的12月8日可能會因馬來半島登入作戰的氣象條件而改變,大本營估計,從作戰開始到攻下爪哇島約要120天的時間。南方作戰從陸軍中抽調了11個師團36萬人的軍力。海軍則在南方作戰與珍珠港投下了全部兵力。

經過

空襲珍珠港

詳見:珍珠港事件
日軍偷襲路徑日軍偷襲路徑
1941年11月26日清晨,南雲忠一中將指揮的帝國海軍第1航空艦隊自擇捉島單冠灣夏威夷進攻。日本時間12月8日午前1時30分,展開第一波攻擊,午前3時25分抵達福特島,不久便對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開始奇襲攻擊。日軍作戰十分成功,美軍10餘艘主力軍艦重創或被擊沉,受到巨大損失、太平洋艦隊在一段時間裡可說是非常貧弱。

攻取馬來半島

詳見:馬來亞戰役
1941年12月日軍對東南亞戰區的作戰1941年12月日軍對東南亞戰區的作戰
日本時間12月8日午前1時30分、第25軍自英屬馬來西亞北端登入。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戰艦與卻敵號戰列巡洋艦原要前往截擊登入日軍部隊而從新加坡出擊、卻在馬來亞海戰中被日軍魚雷機擊沈。第25軍以馬來西亞半島的西側為目標開始快速進攻、在1942年1月31日進入馬來西亞半島最南端的新山

攻取新加坡

第25軍於2月8日從柔佛海峽渡河登入新加坡。11日從武吉知馬攻入,英軍的炮火受到日軍牽制而無法移調支援,又因為日軍飛機轟炸斷了城內水源供給,直到15日英國投降,雙方停止攻擊,有8萬多人被日軍俘虜。

攻取菲律賓

12月8日午後、日本軍對美軍菲律賓的克拉克空軍基地進行空襲。第14軍主力於12月22日自呂宋島登入、1月2日占領首都馬尼拉。但麥克阿瑟將軍於巴丹半島帶兵強烈抵抗。與原預定的45天占領菲律賓計畫大為不同,結果到科雷希多島被占領至少花了日軍150天的時間。

攻取香港

12月9日、第23軍對英屬香港開始發動攻擊。準備不足的英國軍防線輕易的被日軍所突破、11日往九龍半島撤退。第23軍的香港島登入作戰自18日夜到19日凌晨進行。在島上激戰後、英軍的水源與補給被切斷,並在25日投降。

攻取關島

詳見:關島戰役
日軍中部太平洋的進攻作戰日軍中部太平洋的進攻作戰
美屬關島於12月10日清晨被日軍南海支隊與海軍陸戰隊登入,美國放棄了被日本勢力包圍的關島,而該地的守備隊於同日投降。

進攻拉包爾

南海支隊於1942年1月23日登入了澳大利亞拉包爾,而守軍於2月6日投降。拉包爾、楚克上的日本建立的海軍基地,對美國與澳大利亞的聯繫有重大威脅。
美軍航空母艦機動部隊於馬紹爾群島集結,日軍進攻拉包爾的計畫已被盟軍所知,派出以列星頓號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攔截、計畫以震懾型轟炸來空襲日軍基地,但在2月20日被日軍發現而遭攻擊,只好放棄其作戰計畫。

攻取威克島

美屬威克島美軍太平洋中部的重要據點。12月11日,日軍進攻部隊開始對威克島進行海上炮擊、在守軍反擊下驅逐艦“疾風”與“如月”遭擊沉,登入作戰一度中止。21日,加入自夏威夷歸來的航空母艦部隊後再次進攻威克島、美國海軍陸戰隊雖然激烈抵抗但仍在23日投降。

攻取荷屬東南亞

開戰後的戰況比大本營預想中來的順利,南方軍並於一月初開始進攻爪哇島。1942年1月11日,第16軍第56師團登入了婆羅洲,同日、海軍傘兵部隊占領蘇拉威西島島萬鴉老,並開始了蘭印地區(荷屬東印度)的作戰。第16軍分別於1月25日占領巴厘巴板、1月31日占領安汶、2月14日占領巨港等地。盟軍的艦隊在爪哇海戰役(泗水海戰)與巽他海峽海戰被擊潰、第16軍於3月1日登入最終目標—爪哇島。爪哇島島上的盟軍於3月9日投降、蘭印作戰較大本營預期時間來的短而結束。
日軍對荷屬東印度的進攻作戰日軍對荷屬東印度的進攻作戰

進攻緬甸

詳見:緬甸戰役
日軍對緬甸、印度洋的進攻作戰日軍對緬甸、印度洋的進攻作戰
第15軍在12月8日以後於泰國內分批進駐、並在泰國—緬甸國境集結。1942年1月18日、第15軍的第33師團與第55師團跨越國境入侵英屬緬甸、3月8日占領了仰光市。接著第18師團與第56師團的増援抵達並於4月上旬開始進攻緬甸北部、英軍和中國遠征軍撤退,日軍於5月下旬占領了緬甸全境。

錫蘭海戰

馬來半島附近的海戰艇使得英國遠東艦隊的主力艦喪失,之後撤往錫蘭。日本航空母艦艦隊於1942年4月從孟加拉灣出發、對吉隆坡基地與亭可馬里軍港展開空襲。英國遠東艦隊反擊失敗,損失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2艘。

結果

除了巴丹半島美軍的抵抗較預期長外、日軍將南方油田如同計畫的得手,並俘虜了20萬名以上的敵軍、而日軍戰死者尚不滿2萬人。南方作戰以日軍的閃電戰攻勢勝利作為結束。
戰後日本勢力 紅圈是日軍達最大的勢力範圍戰後日本勢力 紅圈是日軍達最大的勢力範圍
然而在攻下了大部分的美英國殖民地的同時,美國也正準備反攻,早在1930年代,美國就以太平洋勢力為鄰的日本作為假想敵,能在短時間內組織力量反擊。
雖然在1942年初,日軍勢如破竹的獲得了東及索羅門群島、西及斯里蘭卡,東西7000公里、南北5000公里的廣大勢力範圍,但在中途島海戰使得日軍航空母艦機動部隊幾近覆滅,而兵力分散於各地的日軍,其補給船又受美軍的潛艇攻擊,使得各地兵力與補給均不足,難以維持長期作戰能力,國力也持續消耗至戰敗。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但是殘留日本兵(2000~3000人)參加印度尼西亞獨立戰爭及越南獨立戰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