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孫莊鄉南新興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新興村
- 別名:老豆村
- 行政區類別: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孫莊鄉南新興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郵政區碼:053300
- 地理位置:武強縣北面和饒陽縣留楚鄉豆店村交界
- 人口:1000人左右(2018年)
- 氣候條件:北溫帶季風氣候
- 行政代碼:~205
南新興村原名老豆村。新中國建立前只有一個老豆村,解放後老豆村拆為四個行政村,即:南新興村,北新興村,東復興村和西復興村四個相鄰的村子。四個豆村位於武強縣和饒陽縣交界,北面是饒陽縣留楚鄉豆店村。四個豆村是河北省武強縣孫莊鄉的一個古村,形成時間古老,至少於明代,原村中有名寺:萬靈山。萬靈山在明代就有記載,後被日本侵略期間的日軍拆毀。現仍有遺址,逢年過節香火旺盛。
四豆村村民大部分都是明代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桐縣移民。四個行政村每村大約千人左右。以種植為主。副業是十里地外的開發區有開關廠,壓濾機廠,養牛廠等。
老豆村具體起源不詳,至少於明代,有兩個大事可以證明:一是明代的人口轉移,大部分村民都是從山西洪桐縣轉來。二是村邊有名寺萬靈山。
四個豆村每天傍晚有集市,集市上人很多。
萬靈山:
在武強縣與饒陽毗鄰的北豆村,上世紀四十年代以前,村東南窪地里有個高出地面一丈多的大廟,占地10多畝,在民間的名氣很大,而且廟名古怪得很,它不帶寺、廟之類的稱號,卻偏偏叫“萬靈山”。據現在八九十歲的老人說,這廟裡有幾十個和尚,有鐘鼓二樓,有多座捐贈修廟的善人石碑,有威風凜凜的武士塑像,大殿之內供奉著瓊霄、碧霄、雲霞三位神仙,大殿後頭還有一個二層鐘樓,裡面懸掛一口一人多高的大鐘,傳說和尚一撞鐘,在30多里外的縣城都能聽到。
這個廟出名,不是因為廟大,而是人們傳說有神靈,而且神乎其神。因此,從很早以前,遠遠近近,直到關外三省,提叨起滹沱河畔的“萬靈山”來,沒有不知道的。每年的農曆四月十八趕廟會,常常是人山人海,有個順口溜說“十六開廟門兒,十七滿是人兒,十八熱鬧輪兒”。前來趕廟的,除了做買賣、看熱鬧的,很多是慕名來祈求神靈的。
這個廟為什麼叫了個“萬靈山”呢?這得從建廟說起。傳說當時建廟,考慮到滹沱河經常泛濫,要把地基墊得高高的,可到哪裡去找那么多人弄土呢?後來,有個和尚想了個辦法,號召東來西往、南去北走的人們,空手的要捧一捧土,背筐的要背一筐土,挑擔的要挑一擔土,坐車的要拉一車土。一般的人們,出於善心,都沒說的,凡是路過這裡的人們都能自覺、主動地給廟基添些土。偏巧有一天,一對新婚夫婦坐著大馬車,到娘家回門,走到廟基南邊的大道上,新娘問:“咱下去拉土不?”新郎說:“咱不拉,走吧。”剛剛走到廟基跟前,一個坎,一顛,大車的軸“咔吧”一聲就斷了,萬般無奈,新郎新娘只好下車來找老和尚幫忙:“您老幫俺修好車,俺願拉上半天土。”老和尚幫小兩口修好車,小兩口整整拉了半天土。這件事一傳出去,話越說越奇。有人說,小兩口故意不拉土,是神仙給她壟斷了軸,後來是和尚吹了一口氣兒就把軸給接上了。和尚們見風使舵,也這樣說起來,前來運土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且捐資修廟的人很多,時間不長就修起了一個廟基非常高大的廟,取名就叫萬靈山。
說是“萬靈山”,其實並不靈,到了明代崇禎年間,一次特大洪水,廟牆倒塌,成了一片廢墟。到了清朝,有人四處募捐,提出重整萬靈山,又費了好大的勁,才把這個廟修復起來。廟內還為重修萬靈山的善男信女立了30多座石碑。後來,日寇侵占冀中,把萬靈山作為大炮靶子,狂轟濫炸,整個大廟變成了一片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