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敏

712-786),原名:金忠,字廷誠,亦作廷臣,唐蔡州(汝南)人。他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從六歲開始,就刻苦攻讀五經

基本介紹

  • 本名:南敏
  • 字號:字廷誠
  • 出生時間:712
  • 去世時間:786
  • 人物介紹:原名:金忠,字廷誠
人物介紹,人物史記,

人物介紹

(712-786),原名:金忠,字廷誠,亦作廷臣,唐蔡州(汝南)人。他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從六歲開始,就刻苦攻讀五經,十歲時寫的文章就受到蔡州刺史的讚賞,稱其為“神童”。開元二十一年(733),金忠年方弱冠就考中癸酉科進士。裴耀卿為京兆(今陝西西安)尹兼轉運使時,提拔他為司倉參軍。他明典知律,被門下平章事吳競等共同引薦,提升為監察御史。在任期間,大小案件他都不厭其煩地查個水落石出,審理清楚。後升任禮部郎,他協助封禪禮儀使方竦辦理封禪事,舉止得體,玄宗贊其知禮,拜吏部考功員外郎

人物史記

天寶十三年(754)他被加授金紫光祿大夫,門下右侍中銜,以此身份特授為按廉使,率使團持節渡海出使日本。次年返回,所乘船隻行至對馬海峽時,遇到強颱風襲擊,航船失向,漂泊到新羅國(今韓國)慶尚北道的礁灘叢中,被當地漁民救助上岸。當漁民得知是大唐使節後,立即上報州郡,逐級呈報至朝廷,新羅國景德王下令將金忠一行護送至京都漢城,親自接見招待,安排他們住在禮部驛館,給予很高禮遇。
此時朝鮮半島統一不久,景德王朝正處在百業待興的創建時期。他們仰慕中國科學技術先進、文化發達、禮儀文明、典章制度規範,由於地處偏遠,與中國交往較少。金忠飽學經史,博通今古,又在唐朝廷任職多年,熟悉當時的禮儀典章制度,又有文學、交際才能,因而深受景德王的賞識,於是派使臣將金忠一行海上遇險被救的情況書報大唐。此時大唐剛剛經歷“安史之亂”,玄宗李隆基已經禪位給其子李亨,即肅宗。新老皇帝詔允金忠留居新羅。金忠因國內亂事未定,也不願再回中土,便留在新羅任職。因金忠是汝南人,景德王就賜金忠改姓為“南”,更名為“敏”。
金忠在新羅任職後,協助景德王參照中國的典章制度,革新了新羅的內外機構。在文化教育方面,除繼續派遣王族、勛臣子弟到中國留學外,在國內興辦國學,要求學生研讀中國的五經三史、諸子百家著作,並設立了科舉考試制度。為使中國的文化更好地在新羅傳播,金忠還創立了用中國字音記錄新羅語言的方法。其他諸如天文、曆法、醫藥、農業、水利等自然科學技術知識的傳播,金忠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金忠“盡職盡責、忠誠國家、奉仕社會”的精神,在新羅產生了很大影響,受到新羅朝野的讚賞,景德王封他為“英毅公”,領地慶尚道英陽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