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答問集》是200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怌瑾。《南懷瑾先生答問集》是2000年之後,南懷瑾先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的記錄整理本。
基本介紹
- 書名:南懷瑾先生答問集
- 作者:南怌瑾講述
- ISBN:9787208087125
- 定價:15.00元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8-1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分為《有關宗教》、《有關學佛》、《有關修行》、《有關打坐》、《有關人生》五章,“‘信’與‘悟’是什麼關係”、“普通人修行學佛,需要什麼條件”、“到止的境界之後,這就算得定嗎”、“晚上打坐時,想睡怎么辦”、“人如何做到‘隨遇而安’”等九十五則答問,慧言解答修行次第、人生迷津。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有關宗教
什麼叫做宗教?
世上的宗教是怎么看世間的?不同宗教的看法有所差別嗎?
中國和西方的宗教觀點是共通的嗎?
中西方宗教的觀點,在同一個地球上,怎么會有那么大的差異?什麼樣的原因會造成這種差距?是地理或人種的關係嗎?
如果說真理只有一個,那到底什麼是真理?
西方的學術界,考古學找不到印度教的源頭,是真找不到源頭嗎?
“信”與“悟”是什麼關係?何謂迷信?
宗教如何追尋生命的究竟?
中國沒有古老的宗教,中國文化又是怎么講宇宙的起源?
第二章 有關學佛
“佛學”與“佛法”是否有差別?
學佛、修菩薩道,需要什麼資格嗎?
最近有很多年輕人學佛,這是好現象嗎?
學佛的人,最基本的修養是什麼?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學佛時,“戒律”的意義在哪裡?
初步學佛,應不應從大乘的“度人”觀點著眼?
要如何走大乘的路線?
那要如何體會大乘佛的境界?
有句話說,煩惱即菩提,煩惱如何成為菩提?
佛教如何解釋宇宙的演變?”
佛教中的五大——地、水、火、風、空,彼此之間有沒有互相的關係?
誠心學佛,就會有好的果報嗎?
真有人可以沒有“嗔”念嗎?
學佛第一步要學什麼?
應如何看待“迷信”?是否應該破除迷信?
禪宗的“參話頭”是什麼用意?
普通人修行學佛,需要什麼條件?
佛法是求究竟的法門,那怎么會有那么多種修證方法?
關於做人、做事、學佛、修行等各種方面,有沒有一個通用的要點?
學佛的人是否應該只拜佛,除了佛之外一概不拜?
學佛應向何處求法?
學佛的人是否應該拿佛的標準稱量別人?
第三章 有關修行
若要講求從小乘方法求證,基本應先做到哪些?
何謂“四禪”?
四禪八定屬於“共法”,在修證佛法時有那么重要嗎?
四禪會受火、水、風、地的干擾,若想對治的話,非得修白骨觀不可嗎?
不管從哪一種定境去修,最後是否應該要達到滅盡處定,才算是有定的境界?
禪定與修證的關係為何?
“禪那”就是思維修?
佛對修行方法的“息”講了多少?
佛如何談修定?
何謂修定的“止”?
那么,止在什麼地方?
到止的境界之後,這就算得定嗎?
要達到“止”的境界,是否沒有一定程式?
所謂人定、得定,是否就與外隔絕,一切不知?
要怎么達到發而皆中?
說到佛也罵人,都發了火了,這不算動念嗎?
那凡夫的喜怒哀樂起來之後,要得中節,就只能做節制了?
有看到過一句話,就可以解釋這個,“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就是說雖然他發怒,但心恆清淨。是否可這樣解釋?
修定的好處——十六特勝,該如何入手以達到這個境界?
這十六特勝是什麼呢?
現在這個時代,人類和社會進步的形態都不同,如何做功德,才能真正服務社會大眾?
針對目前的世界和社會狀況,做功德時,有沒有哪一方面要特別注意、特彆強調的?
根據我所觀察到的,很多在社會上做慈善業的基金會,他們的觀念主要是“與惡相抗”,跟不好的、壞的東西或人對抗、作戰。無形中形成了對立,是一種憤怒性的觀念,您對這有什麼看法?
在念咒的時候,氣用完了,再吸進來時,肺部覺得不能吸了,可是又還感覺意猶未盡。這個時候再吸氣,腦子裡就覺得好像快要昏倒了一樣,該不該放掉?
我在修行的過程中,有時候能量會比較強,這時候就自然會知道一些事情,會收到或放出去一些訊息,會變得非常清楚,而不用文字溝通。可不可以說明在修行上,這一方面的過程是什麼原因?
修行人想精進修道,應該吃生的食物嗎?
有些男性因為修行禁慾,又練很多硬的功夫,又打拳,結果一個晚上勃起好多次,下不去,該如何對治?
念咒子時是不是應該把氣導向小腹?
修定應該要什麼都不想、什麼都忘記嗎?
這二十年當中佛教慢慢復甦,現在佛教蠻發達的。可是有許多人不信因果,甚至有許多年輕出家的人,真的也都不信因果,這樣如何是好?
身邊沒有任何欲望根源來誘惑自己,是不是就能斷除一切魔障?
出家人受人家的供養,應如何看待這些供養才不致濫用、犯戒?
第四章 有關打坐
打坐時的“氣”、“息”,指的是什麼?
睡著時的呼吸會緩慢而變淺,也是屬於“息”的境界嗎?
那胎兒也處於“息”的狀態嗎?
在打坐時,心和息的關係為何?
打坐修煉時,應該要“氣沉丹田”嗎?
打坐時,應如何讓自己靜下?
靜坐時,應如何“數息”?
數息時的一呼一吸,呼氣時用鼻子或嘴巴都無所謂嗎?
那么“數息”對修定而言意義何在?要數到什麼程度?
數完息,心定下來之後呢?
晚上打坐時,想睡怎么辦?
打坐的時候,感覺呼吸愈來愈靜,愈來愈慢,嘴巴和骨頭好像都很有活力,上顎也感覺很有生命力,這是怎么一回事?
為什麼人自覺功夫做得好時,性慾就會衝動?
有些朋友七天禪七下來,單盤還好,如果是雙盤的話,就有便秘現象,這是怎么回事?”
有人練習打坐引起了某些毛病,如果不管它、不吃藥,一直練習打坐下去可不可以?
打坐時,腳會發酸、發冷,有沒有什麼可吃的藥?
修行打坐時,身體酸痛、難過,靜不下來,該怎么處理?
修持打坐可得身體上的喜樂,這樣的喜樂可以一直追求下去嗎?
第五章 有關人生
老師對“養生送死”的看法是什麼?
居於上位,該如何應對下層的埋怨?
按照陰陽五行的說法,到了成熟了就必然走向反面,如果人的生命延長,那么人的成熟也會延後嗎?
什麼是中國人的教育觀念?
您對目前教育的看法?
談教育問題,在我的看法,成人的榜樣甚至比教育重要。現在主流的教育制度缺乏了“敬”這個觀念。孩子們不懂,他們不尊重別人,也不 尊重自己。很多事情他們不明白,他們需要成人的幫助。學校只是個讓他們聚集的地方,但教育並沒有反映到生活之中。對不對?
人如何做到“隨遇而安”?
常看見一些年紀大的人,明明可享清福,卻不快樂,為什麼?
人做好事時,可以學會不記在心上,但遇到痛苦(即不好的事)卻很難忘掉,為什麼?
我女兒總說:“我要追求完美。”人追求完美,好或不好?
真正的“福報”是什麼?
人在世上,如何看“福報”?